印乐法师在接受采访时,被问道:“少林寺依靠商业化运作,使经济与社会效益达到双赢,您有没有这样的打算?”没想到,印乐法师只说了一句话,没想到倒是一语成谶。 现在说起寺庙,不少人第一反应就是商业化,什么年入过亿、开公司的新闻早就不新鲜了。 就拿少林寺来说,这些年一直被各种商业话题围着,注册了快八百个商标,收入高的时候一年能过亿。 但游客也常抱怨,门票不算便宜,想烧个香还得花大价钱,有时候碰到拿着二维码让“布施”的,总觉得变了味。 2024年7月底,少林寺换了新住持,是在洛阳白马寺待了二十年的印乐大师。这位法师在白马寺的时候,跟大家印象里的方丈不太一样。 当地村民常看见他开着拖拉机下地干活,收麦子时自己扛着八十多斤的麻袋,累得腰疼也乐呵呵的。 寺里不光不卖水和吃的,还专门设了免费茶舍,种的豆子熟了就分给村民和游客,腊八节还亲手给大家盛粥。去过的人都说:“这才像个寺庙该有的样子。” 其实早2007年,就有记者问过还在白马寺的印乐法师:“少林寺靠商业化把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做得挺好,您有没有打算也这么做?”当时他没多评价,只说:“我不想说少林寺怎么样,白马寺就按佛教的老规矩来。 游客说一句‘白马寺像个寺庙样’,我们就挺高兴,心里也踏实。”谁能想到,这话后来真应验了——多年后他成了少林寺的新住持。 他刚上任第二天,少林寺就有了变化。之前那些追着人扫码“布施”的没了,功德箱旁的扫码机也不用了。 高价香都取消了,游客能免费领香,连以前要扫码付费才能看的资料,也都摆在架子上随便翻。这些小事儿,让寺里的商业气淡了不少,游客都说,终于找回点清净的感觉了。 印乐法师不是那种不懂世事的僧人,他是佛学院科班出身,还在省佛教协会待过,在白马寺时也推动过国际佛教交流,建了好几个外国风格的佛殿,拿过不少国外的宗教荣誉。但他心里清楚,寺庙不能光想着赚钱。 只是少林寺的摊子比白马寺大得多,名气也传遍世界,完全抛开运营肯定不现实,毕竟现在酒香也怕巷子深。 关键是怎么找到个平衡点,既别变成赚钱的工具,又能跟得上时代。这事儿不光是印乐法师要琢磨,好多有历史的寺庙其实都面临这问题。 大家都在看,这位新住持能不能让少林寺既保持佛门的本色,又能把文化好好传下去。毕竟,不管怎么变,大家心里都盼着,寺庙能一直是那个让人心里踏实的地方。
印乐法师在接受采访时,被问道:“少林寺依靠商业化运作,使经济与社会效益达到双赢,
栗頿聊
2025-08-04 00:16: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