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十三年春,有个耍蛇人放生了一条驯养多年的青蛇,多年后耍蛇人路过一山林,与青蛇相遇,青蛇认出了耍蛇人,扑上来死死缠住了他,耍蛇人呼吸困难,却是笑了。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山东淄川的赵六这辈子都忘不了那个春天,那会儿他刚在城隍庙后院发现两条小青蛇,拇指粗细,眼睛水汪汪的。 其中一条额头上有个红点,吐信子时轻轻碰他手指头,像在打招呼。赵六心里一软,给这条机灵的取名二青,另一条就叫小青。 耍蛇这行当有规矩,蛇养过二尺就得放。可二青长到三尺还能蜷进茶杯,缠着他手腕要食吃的样子实在让人舍不得。 街坊们常见赵六赶集,二青盘在他肩头,小青绕在竹竿上,铜锣一敲两条蛇就缠成麻花辫,看热闹的孩子们直拍手。 那年头淄川山区蛇多,老辈人说蛇通人性。赵六发现二青不光会认人,还能听懂简单口令。 有次他发烧卧床,二青竟从竹篓里钻出来,用凉丝丝的身子贴着他额头。 可蛇终究是蛇,有天二青绞碎了竹筐,赵六摸着它冰凉的鳞片叹气,知道该放手了。 进山那天雾很大,赵六背着竹篓走了二十里。到苍霞岭深处,他掏出煮熟的鸡蛋喂二青,轻轻推它往林子里去。 奇怪的是二青三次折返,最后一次突然用脑袋猛撞关着小青的竹篓。 赵六愣了半天才明白,这是要带着妹妹一起走。他蹲在溪边看两条蛇游进草丛,心想这辈子怕是见不着了。 日子像山溪水一样流走,赵六的头发白了,小青病死了,他也不再耍蛇。有年他媳妇得了怪病,郎中都说准备后事。 那天半夜赵六守着油灯打盹,突然听见窗棂沙沙响。开门一看,月光下躺着棵野山参,旁边草叶上沾着蛇鳞的痕迹。 后来村里修路挖出座古墓,工人们吓得四散奔逃,墓前盘着七八条青蛇,额头上都有红点。可等赵六拄着拐棍赶来,那些蛇居然齐刷刷昂起头。 有老人说这是蛇守墓,要积三辈子德才能遇上。赵六没说话,只是摸了摸领头那条蛇的脑袋,鳞片冰凉,就像三十年前那个放生的早晨。 这事在淄川传开后,有人说是巧合,有人说是报恩。但山里的老猎户知道,蛇记性其实特别好。它们能记住哪棵树上有鸟蛋,哪片草丛住着田鼠,自然也能记住三十年前那个喂鸡蛋的人。 生物学家也说过蛇类确实有长期记忆,尤其是对食物来源和栖息地的记忆能保持数年。 赵六临终前总爱坐在门槛上望山,他孙子说有天看见条大青蛇盘在院角的梨树下,阳光透过树叶在蛇鳞上洒下光斑,像极了当年城隍庙里那条额带红点的小蛇。 人与自然的相处从来不是谁驯服谁,就像山里的藤缠树,看起来是藤依赖树,其实树也靠着藤才能在大风里站得更稳。 如今苍霞岭成了保护区,科研人员发现这里的蛇类特别温顺。有专家推测可能跟早年放生的驯养蛇有关,它们把对人类的安全记忆传给了后代。 赵六的坟前常有新鲜野果,守林人说偶尔能看见青蛇在墓碑周围游走,那痕迹像极了多年前庙会上表演的蛇舞。 信息来源: 《聊斋志异》——《蛇人》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地方志办公室出版《淄川民间故事集》
明成化十三年春,有个耍蛇人放生了一条驯养多年的青蛇,多年后耍蛇人路过一山林,与青
提莫说热点
2025-08-03 22:28: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