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曾表示,一旦台海爆发战争,可采用6种作战方式,每24小时

可爱萌喵团 2025-08-03 22:13:22

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曾表示,一旦台海爆发战争,可采用6种作战方式,每24小时完成一项任务,顺利的话72小时内即可解放台湾。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关于“3天拿下台湾”的说法,源自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洪光,这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如果仅仅把注意力放在“72小时”这个数字上,恐怕会错过其背后那套让人不寒而栗的现代战争逻辑。 这根本不是一份时间表,而是一整套名为“战略压缩”的作战体系,它的核心原则,据说是在朝鲜战场上用血肉对抗钢铁的惨痛记忆中提炼出来的:能用炮弹解决的问题,绝不靠人命去填。 因此,它追求的不是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通过一次体系对体系的致命撞击,在最短时间内让对方的作战系统当场休克。 这场被反复推演的风暴,第一声雷鸣会响在哪里?答案可能并非震耳欲聋的导弹,而是无声的电波。 按照这套设想,真正的战争在第一颗实体弹药出膛前就已全面展开,这是一场无形战场上的先手棋,主角是解放军的电子战与网络战部队。 开战瞬间,强大的电磁脉冲武器将率先笼罩全岛,直接瘫痪台军的雷达和通讯系统,一时间,指挥官眼前的态势图会变成一片雪花,命令传不出去,前线部队则沦为一个个失联的孤岛,瞬间“致盲”与“致聋”。 而与此同时,太空中的卫星与地面网络部队早已协同运作,将台军每一个指挥所、机场、导弹阵地的精确坐标实时更新在一份动态“清除清单”上。 这种依赖北斗系统和高速数据链,在几分钟内就能完成从发现到打击决策的闭环能力,才是确保后续行动精准高效的“杀手锏”。 一旦信息主导权易手,台军的整个防御体系也就被釜底抽薪,为接下来的物理清除扫清了全部障碍。 当无形的电磁压制奏效后,排山倒海的物理打击便会登场,第一波攻击将是战略级的,由火箭军领衔。 数千枚导弹,其中既有能以高超音速撕开防线的东风-17,也有专门对付地下加固工事的钻地弹,将对台军的防空阵地、机场跑道及佳山、志航等地下基地进行饱和式轰炸。 首要目标只有一个:在最短时间内彻底夺取制空权。 紧接着,第二波战术级清除会无缝衔接,空军的歼-20隐形战机、海军的055型驱逐舰以及陆军的远程火箭炮,将依据那份“清除清单”,对幸存的指挥节点、交通枢纽和兵力集结区展开持续“点穴”。 这种火力投送能力的背后,是悬殊的装备代差:解放军近八百艘现代化舰艇对阵台军百余艘老旧舰船,上千架四代及五代战机面对两百余架三代机,这早已不是一场对等的较量,更像是一场单方面的火力覆盖。 在防御体系基本瓦解之后,立体的登陆与分割包围将迅速上演,以075型两栖攻击舰为核心的舰队将搭载武装直升机和两栖战车,在西海岸多点同时登陆,彻底打破“固守一点”的传统防御模式。 与此同时,空降兵与特种部队将像尖刀一样直插腹地,夺取机场等关键设施,破坏电力和弹药库,从内部瓦解对手的组织力。 而在台湾东部,航母战斗群则会建立起一道令人生畏的海上屏障,其目的不言而喻:断绝任何外部势力干预的念头。 海陆空天多兵种力量,如同精密咬合的齿轮,展现出体系化作战的恐怖效率。 当军事大局已定,行动重心便转向了攻心与清剿,无人机群不再只携带炸弹,而是在城市上空抛洒劝降传单;全频段广播和网络平台则持续推送信息,瓦解残余的抵抗意志。 更具威慑力的,是那份早已公布的法律文件——《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煽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 这柄悬在头顶的法理之剑,在导弹发射前就已对某些人的心理构成了巨大压力,对于少数顽固抵抗者,巡飞弹和特战小队将执行外科手术式的清除。 而快速反应部队则会迅速接管城市,在可能因能源中断陷入混乱的社会中,尽快恢复基本秩序。 由此可见,“72小时方案”远不止一个军事计划,它更是一个清晰的政治信号,它不仅是说给岛内分裂势力听,更是讲给那些意图干涉的外部势力听:介入的窗口期将极为短暂,任何犹豫都可能意味着需要面对一个既成事实,届时干预的成本和风险将呈几何级数上升。 这种融合了军事、信息、心理和法律手段的多维度威慑,与常态化的绕岛巡航、日益进逼的军事演习一起,共同构成了“以压促变”的长期战略。 说到底,强大的军事能力,其最终目的或许是为了让战争不必真的发生,那么,这套以“快”为核心的战略,究竟是台海和平的稳定器,还是加剧紧张的催化剂?这个问题,恐怕没有简单的答案。 【信源】上观新闻---“武统”台湾到底怎么打?解放军中将王洪光:六种战法,三天拿下!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