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一公布 93 大阅兵,最紧张的不是俄罗斯,而是越南? 中国刚宣布要搞 93 大阅兵那会儿,好多人猜俄罗斯可能会紧张,毕竟俩国家军事往来多,阅兵总得展示点硬家伙,难免会被拿来比较。 越南反应有多快?中国这边刚公布消息,越南那边立马官宣,将在9月2日搞一场大规模阅兵,地点选在胡志明市。 7000人方阵提前一个月开始集训,连媒体话术都学得挺像,“展示国家军力与国防自信”。但熟悉中越关系的都知道,这不是巧合,而是一次典型的“时间对冲”。 越南紧张,不是没来由的。一个是地理位置摆在那儿,1449公里的陆地边界,过去几十年你来我往不断磕碰,哪怕现在表面上和平,底子里也没完全放松。 另一个是海上的事没完没了,南海那点事儿,越南在那儿有29个岛礁,天天和中国“打照面”,再加上中国这边福建舰下水、东风-27亮相,阅兵一搞,越南看得可不是热闹,而是压力。 尤其是阅兵这事儿,对越南来说不光是装备的较量,更多是心理的博弈。今年4月,越南办了一场“统一日”阅兵,结果中国仪仗队一出场,把越军的主场气氛都抢了。 这不是夸张,当地民众欢呼声最大的是中国军人,越南自己媒体都承认,阅兵结束后,军方内部汇报会上讨论最多的是“怎么让自家队伍也能走出精气神”。 问题是,精气神这事儿,不是靠喊口号喊出来的。中国仪仗队走得整齐,是六线标准走出来的,是从选拔、训练到装备一整套体系支撑的。 越南这边呢?女兵走完换凉鞋、男兵中途笑场、枪支还在用STV-380那种木托仿苏老枪,硬件差距先不说,执行力显然也跟不上。 拉到更大的军力体系上看,这种差距只会更明显。我们这些年搞的是体系作战,讲究“节点即火力”,强调去中心化、自主重组,比如一支部队如果某个单元受损,其余单元能自动接管任务。 而越南依然停留在“人海队列美学”阶段,阅兵强调的是方阵规模,不是实战能力,今年搞的7000人方阵,看着是气派,打起仗来却没啥用。 装备上就更不用说了,中国这边歼-35隐身舰载机、小型蜂群无人机、电磁弹射技术都开始投入实战准备。 可是越南这边主力战机还是12架苏-30,坦克还在用T-54那种“冒黑烟”的老货,无人机表演还得靠中国技术救场。 说白了,一边是自主创新的系统工程,一边是东拼西凑的半成品差不多。 越南当然知道这差距,所以开始搞“时间政治学”。选9月2日搞阅兵,表面上说是国庆日,实则是想错开中国阅兵的锋芒,避免直接对比。 但越躲越显得心虚,因为阅兵不是一场直播秀,是国家军事实力的集中展示。而越南目前的装备、训练、体系,都很难撑起这场秀。 关键的是,这种“硬撑”带来的是资源压力。越南2024年军费才61亿美元,半年内搞了两场大阅兵,训练质量下滑不说,对经济也是不小的负担。 尤其是装备采购这块,越南过去主要靠俄罗斯,现在俄乌冲突打了这么久,俄制装备供应早就捉襟见肘,越南转向西方又缺乏体系融合能力,搞得不上不下。 其实越南的焦虑,不只是装备层面的,而是一种文化层面的“身份焦虑”。你看他们2005年就开始模仿中国的正步,把苏式改成中式,但模仿得再像,精神状态跟不上也是白搭。 有越军自己人说,越南兵最大的问题是走路塌肩驼背,仪态没精气神。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再多阅兵也只是表面热闹。 阅兵这种事,对中国来说,早就从“秀肌肉”变成了“秀体系”。福建舰用了电磁弹射,东风-27射程8000公里,这背后是工业基础、科研协同、军民融合一整套体系支撑出来的。 越南想追赶,靠的是拼资源、学动作,短期内可能凑得出门面,但长期看,这种追赶是不可持续的。 越南当然也有自己的打算,现在东南亚局势复杂,中美博弈、南海争端、地区军力竞赛,越南想在夹缝中争取点主动权,用阅兵这种“低成本、强视觉”的方式来刷存在感。 信息来源: 《越南举行活动纪念南方解放50周年》——新华网
越南高铁全球招标,为什么7个月竟然无人问津?其实原因很简单:越南南北高铁
【82评论】【4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