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八月三号,闰六月初十,周日。 下午三点的时候,我身处贵州海拔1240米的山上,却也感受到了“火炉”重庆那炽热的火焰。不知道处于火炉之中的人们,是否安好呢? 这个周末,避暑山庄的人流量应该已经达到高峰了。 逃离重庆的人流和车流,就像难民一般,纷纷聚集到重庆周边贵州的各个山头。 上午去农贸市场买菜的时候,小区旁边的公路拥堵得一塌糊涂,一位大妈说道:“啷个这么多车哟,还是第一次看到堵车。” 夏季的重庆,40度以上的连续晴热高温,近年来已经成为新常态。去年我感觉是有史以来最热的,而今年我的感受是,比去年还要热! 重庆一直无愧于“火炉”这个称号,在高温排行榜上,常常位居首位。从地理学的意义上来说,简直就是四川盆地的“火坑”。 每年的七八月份,重庆人就像热锅上的蚂蚁,过去如此,现在更是这样。避暑,已经是重庆人民,尤其是退休老人的刚性需求。这一点,贵州黔北紧邻重庆一带的地方政府看得很清楚。 所以,发展夏日清凉经济,是贵州山区的农民和避暑的退休老人共同的心愿。如果贵州政府政策引流得当,可以持续实现两地人民双赢的大好局面。
贵州,有一位阿姨偷偷瞒着丈夫,把这些年来积攒仅有的10万元,拿出了9万为丈夫一次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