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国军上将陈仪被押去刑场,监刑的蒋鼎文给他送来酒菜,陈仪怒斥:“不必了

猫猫背茹茹 2025-08-03 17:25:43

1950年,国军上将陈仪被押去刑场,监刑的蒋鼎文给他送来酒菜,陈仪怒斥:“不必了,若念旧情,给个痛快,子弹往头上打!”谁知,这句话竟让背叛者汤恩伯遗臭万年。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50年6月18日的台北马场町刑场,晨雾像一层纱裹着这片死亡之地,士兵们握着枪的手微微发抖,他们面前站着一位穿白西装、戴礼帽的老人,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陈仪。 监刑官蒋鼎文手里的文件夹装着蒋介石亲批的死刑令,他命人端来绍兴黄酒和酱鸭,陈仪只看了一眼:"不必了,若念旧情,给个痛快,子弹往头上打。" 这句话像刀子般扎进在场每个人的心里,尤其是躲在远处阴影里的汤恩伯,这个背叛者此刻正用颤抖的手指掐灭第五支烟。 时间倒回1949年初,长江北岸的炮声已经震得南京城里的玻璃嗡嗡作响,时任浙江省主席的陈仪在杭州官邸来回踱步,桌上摊着北平傅作义起义的报纸。 他抓起钢笔写下八项和平条款,包括释放政治犯、停止军事行动,派外甥丁名楠连夜送往上海交给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 陈仪太了解这个自己资助留学、一手提拔的"义子"了,他甚至在信里详细规划用三个保安旅包围蒋介石的老家奉化溪口。 可他没想到,汤恩伯接到信后彻夜未眠,最终把信件拍照寄往南京,原件则亲自送到了溪口蒋介石的案头。 老蒋看完信当场掀了桌子,毛人凤的特务第二天就闯进了陈仪在上海多伦路的寓所。 基隆要塞的囚室里,参谋总长林蔚带来最后通牒:"写个悔过书就能活命。" 陈仪把茶杯重重砸在桌上:"我有何错?他不高兴可以杀我!" 这位67岁的绍兴老倔头不知道,此刻汤恩伯正在台北阳明山跪着求见蒋介石,额头磕出血印也没换来刀下留人。 军事法庭上,审判长顾祝同念完"煽惑军人逃叛"的罪名,陈仪突然大笑:"劝人止戈息武,有何罪之有?" 他转头盯着作证的汤恩伯,眼神像看一只肮脏的老鼠,据说退庭时,陈仪对身旁的法警轻声说:"那忘恩负义的家伙,活不过五年"。 行刑前夜,陈仪在囚室里要了热水澡和剃须刀,他换上女儿准备的白色西装,对镜子打好领带,突然问看守:"你说人死后真有魂魄吗?" 没等回答又自顾自笑起来,"要是真有,我定要看看那小子怎么收场。"这句话后来被狱卒传出去,成了台北茶楼里最火爆的谈资。 天亮前蒋鼎文来提人,看见陈仪正在读鲁迅的《野草》,这位被鲁迅称为"中国最硬脊梁"的文豪,曾是陈仪三十年的老友。 当年陈仪想给鲁迅办国葬被蒋介石否决,如今他自己的葬礼也将无人敢办。 刑场的枪声响起时,汤恩伯正在家里砸东西,他老婆王竟白,陈仪的干女儿,把结婚照摔在他脸上,这个细节来自汤家佣人的回忆录,后来王竟白带着孩子远走美国,汤恩伯在1954年死于日本手术台时,身边连个收尸的人都没有。 而陈仪的骨灰被五弟陈公亮悄悄葬在台北,墓碑只刻了七个字:"我死,精神不死",正是他走向刑场时反复喊的那句话。 当年陈仪主政台湾时处理二二八事件失当,被蒋介石当替罪羊撤职;可等他真想为民请命策划和平起义,又被扣上"通敌叛国"的帽子。 更荒诞的是,1980年大陆追认他为"爱国人士",台北的衣冠冢前却常有老兵偷偷祭扫。 那个清晨在马场町,陈仪最后摸了摸西装口袋里的怀表,那是1911年光复杭州的战利品,对枪手说:"往这儿打。" 他指着的太阳穴位置,正是四十年前被孙传芳的子弹擦过的伤疤。 官方信源: 上海民革电子版《此身何惜付乘除》 网易《陈仪与汤恩伯:一个充满情谊与背叛的故事》

0 阅读:74

猜你喜欢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

猫猫背茹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