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王祖贤第一次去北京拍广告,片酬200万。坐出租车时她给司机5块钱,司机拒收,王祖贤不解“北京人都这么有钱吗?为什么给钱都不要?” “美女,您慢走!”1990年初春的北京,乍暖还寒。一辆出租车停在王府饭店门口,随即是一张让路人纷纷侧目的绝美面容。香港当红影星王祖贤,刚以200万港币的天价拍完一支广告,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内地。 那时的她,刚刚凭借《倩女幽魂》红遍亚洲,是无数人心中的梦中女神。然而,在这座陌生的北方城市,她却因为5块钱,遭遇了一场令她困惑的文化碰撞。 那天,王祖贤结束广告拍摄后,独自乘坐出租车返回酒店。她多掏出5块钱递给司机,习惯性地说了一句"辛苦您了"。没想到,司机师傅愣了一下,竟然把钱推了回来,坚决不收那多出的5块钱。 王祖贤愣住了,在香港,给小费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尤其是她这样的明星,随手多给些零钱早已成为习惯。她不解地问司机:"为什么不要?"司机师傅操着一口浓重的京腔回答:"姑娘,咱北京人不兴这个,该多少就是多少。" 这一刻,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出租车这个狭小的空间里轰然相撞。 1990年的北京,改革开放才走过12个年头,计划经济的气息依然浓厚。出租车司机都是国营单位的职工,每月领着固定的78元工资,车费要如数上缴。多收五块钱?那叫"占公家便宜",轻则批评教育,重则处分扣钱。 而在香港,市场经济早已成熟运转。王祖贤拍一个广告就能拿到200万港币,相当于当时北京出租车司机200年的工资。对她来说,随手给点小费就像呼吸一样自然。 "我当时真的懵了,"多年后王祖贤在采访中回忆道,"还以为北京人都这么有钱,连五块钱都看不上。"说完自己先笑了起来,眼角的细纹里藏着那个纯真年代的印记。 这次北京之行,给这位见惯繁华的香港女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文化冲击。她发现这里的服务员不会因为她是明星就特别殷勤,小贩也不会因为她说普通话就抬高物价。这种骨子里的质朴与耿直,让看惯世态炎凉的她感到新奇又温暖。 最让王祖贤难忘的,是去王府井逛街时的经历。当她看中一件标价20元的毛衣时,习惯性地等着对方开高价,没想到售货员反而主动说:"这衣服其实有点起球,要不您看看那边新到的?"这种诚实让她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30多年后的今天,当移动支付已成常态,当小费文化悄然融入内地服务行业,回看这场因五毛钱引发的误会,仿佛打开了一扇时光之窗。 1990年的中国,正站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十字路口。王祖贤与出租车司机的这段对话,恰如一个生动的历史切片,记录着两个世界最初的相遇与碰撞。 信息来源: 百度百科《王祖贤》 文|知又 编辑|南风意史
“钱有了,家没了!”北京,一女子瞒着在家全职的丈夫,给患癌母亲转账122万。事后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