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科威特国王终于选边站队,副防长当着全球向中方喊出一句话,背后原因令人振奋 当地时间8月1日,据科威特当地媒体报道称,科威特副防长阿卜杜拉对外表示,东大与科威特近期在科境内修建的大型弹药生产基地已经进入最后建设收尾阶段算,这是东大与科威特军事技术合作的又一里程碑成果。 了解中东局势的人都清楚,科威特这步棋走得并不突然。过去十年,这个躺在石油财富上的国家,始终在安全自主的道路上小心翼翼地探索。2014 年也门内战爆发时,科威特的弹药储备曾一度告急,向美国求援却等了整整三个月。这种受制于人的滋味,让王室成员们下定决心:必须要有自己的弹药生产线。 美国在中东的战略收缩,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从特朗普政府开始,华盛顿对海湾盟友的承诺越来越像空头支票。去年某西方国家突然冻结防空导弹配件交付时,给出的理由竟是 “担心技术扩散”。可明眼人都知道,那不过是大国博弈的筹码。 伊朗的导弹技术进步,更是悬在科威特头顶的利剑。德黑兰的导弹试验一次比一次频繁,射程从几百公里延伸到两千公里时,科威特防空部队的警报声就没断过。 这次合作的细节,藏着比表面看到的更多深意。选址时,军方否决了靠近美军基地的方案,最终定在离首都两小时车程的沙漠地带。这个位置既能快速支援波斯湾防务,又巧妙避开了外部势力的直接影响。 有军事分析师拿着卫星地图测算过,从基地到伊朗边境的距离,刚好在己方导弹的有效威慑范围内。这种布局里的军事智慧,不是随便拍脑袋能想出来的。 技术转让的深度更让人惊讶。科威特军官学院的学员们这半年没少往中国跑,在洛阳的军工车间里,他们不是简单学操作。 而是跟着师傅们拆解自动化装药设备的原理。这种 “授人以渔” 的合作模式,让科威特人第一次感觉到,自己不是在买武器,而是在学造武器的本事。 经济账算下来更让人动心。财政部的专家们做过详细测算,自建生产线后,常规炮弹的成本能降 42%,一年能省出两个装甲旅的装备经费。 更关键的是,基地投产后能创造 1200 个岗位,其中 60% 是技术岗。在这个年轻人失业率高达 15% 的国家,这比任何就业计划都实在。 消息传开后,整个中东都在暗流涌动。沙特的情报部门连夜调阅了基地的航拍图,他们发现科威特的生产线预留了扩展空间,这意味着未来可能生产更复杂的弹药。 利雅得的决策者们坐不住了,第二天就召集军工企业开会,讨论跟外部合作的新方案。海湾国家的军备自主竞赛,可能就这么悄悄拉开了序幕。 伊朗的反应很有意思。外交部发言人公开表示 “乐见地区国家增强防卫能力”,但革命卫队的报纸却刊登了基地的位置图,字里行间透着警惕。 这种矛盾不难理解:一方面,伊朗不希望美国在海湾一家独大;另一方面,又不希望周边国家军力增长太快。 美国的态度更耐人寻味。驻科威特大使紧急约见了科威特外交大臣,表面是祝贺,实则想打听技术细节。五角大楼的分析报告里写着:“这可能削弱美国在海湾的军火市场份额。” 更麻烦的是,其他海湾国家都在盯着科威特的进展,要是纷纷效仿,美国的军事影响力恐怕要打折扣。 在科威特的社交媒体上,民众的热情快溢出来了。有人把基地的照片做成手机壁纸,配文 “这才是真正的国防”;还有人翻出两伊战争时的老照片对比,感慨国家终于有了底气。 对科威特来说,这座基地不只是生产线,更是国家自主的里程碑;对中东来说,这可能是打破外部势力垄断安全格局的第一步。往后的日子里,当炮弹从这里下线时,发出的不只是爆炸声,还有一个国家掌握自己命运的声音。
导弹突袭!以色列防空系统紧急拦截,中东火药桶要炸?8月1日深夜,也门胡塞武
【9评论】【16点赞】
加钱哥
没有油田不可能投资吧?
用户10xxx56 回复 08-03 09:52
你想说什么?我们需要朋友多多。
问渡 回复 08-03 13:21
科威特油田也多的,世界十大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