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西方把青霉素列为军事机密,中国老百姓和军人伤口发炎红肿后,往往因为

海边观潮客 2025-08-02 23:22:54

1941 年,西方把青霉素列为军事机密,中国老百姓和军人伤口发炎红肿后,往往因为没有青霉素治疗而死去…… 汤飞凡得知后十分难受,对英国生物学家李约瑟说:“我有个办法!”​ 1941 年正值抗日战争艰苦时期,战场内外伤口感染问题严重,许多人因缺乏有效药物治疗而丧命。​ 汤飞凡说的办法,是自己动手造青霉素。那会儿他在昆明的实验室,连像样的培养皿都凑不齐,就用吃饭的瓷碗消毒了当容器。英国的菌种运不过来,他带着学生在垃圾堆里找发霉的馒头、烂水果,一点点分离菌种,手上磨出的茧子比碗底的裂纹还深。​ 李约瑟来看他时,差点没认出这个浑身沾满培养基的人。实验室里飘着股怪味,墙角堆着几十个瓦罐,里面装着发绿的培养液。汤飞凡指着显微镜下的菌群笑,说这些小东西能救好多人。可笑着笑着就咳起来,他早就因为熬夜实验得了肺炎,却舍不得用仅有的进口药,只喝些草药挺着。​ 第一批青霉素提纯出来时,颜色黄不拉几的,像掺了水的蜂蜜。汤飞凡没敢直接给人用,先往自己胳膊上划了道口子,感染后再注射新药。看着伤口一天天消肿,他抱着学生哭,说这下有救了。后来这药送到前线,原本要截肢的士兵保住了腿,溃烂的伤口长出新肉,战士们都叫它 “救命水”。​ 有人说汤飞凡傻,放着安稳日子不过,非要啃这块硬骨头。可他知道,战场上多一瓶青霉素,就可能多一条人命。西方把药当机密捂着,他偏要让中国人用上自己造的青霉素。那些在瓦罐里摇摇晃晃的培养液,装着的不只是药品,还有在绝境里不服输的骨气。​ 现在的人很难想象,没有先进设备的年代,是怎么靠土办法造出救命药的。其实答案就在汤飞凡磨破的白大褂里 —— 比起等待别人施舍,自己动手干才是最靠谱的出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比任何技术都珍贵。​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海边观潮客

海边观潮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