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日报道称:“日本与欧盟对美国做的重大让步,据说让中国感到震惊

沃克笔下趣事 2025-08-02 22:37:28

新加坡联合早报8月1日报道称:“日本与欧盟对美国做的重大让步,据说让中国感到震惊。中国也许庆幸自己得到的结果没那么差;其次,估计中国也震惊于美国可以如此毫不避讳地以实力与市场为胁迫,欧盟、日本只能忍痛在美国的压力和实力下妥协,而美国已开始以关税作为获取其他地缘政治利益的武器。” 日本在7月底与美国达成协议,同意未来三年向美国半导体、能源等领域投资5500亿美元,并额外采购100架波音飞机,同时将对美防务采购提升至每年170亿美元。 作为交换,美国将原计划对日本汽车征收的27.5%关税降至15%,其他商品关税也从25%同步下调。 这一协议被国际观察家形容为“片面自由贸易”,日本虽避免了更高关税,但承诺的投资规模远超市场预期,且美方保留随时调整税率的权力。 欧盟的情况类似,经过多轮谈判,欧盟接受美国15%的统一关税标准,远高于此前不足5%的平均水平,并承诺未来三年采购7500亿美元美国能源及半导体产品,同时对美投资6000亿美元。 这一协议在欧盟内部引发强烈争议,法国总理贝鲁直言“这是黑暗的一天”,德国经济研究所测算显示,协议可能导致欧盟相关产业损失1100亿欧元。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虽称协议“稳定可预期”,但也承认关税水平“比特朗普上台前糟糕得多”。 中国对美日欧协议保持密切关注,外交部发言人在7月28日明确表示,中方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达成交易,强调谈判必须在平等互惠基础上进行。 这一立场与日本、欧盟的妥协形成鲜明对比,国际分析指出,中国在应对美国关税压力时采取“关税反制+规则博弈+战略威慑”组合拳,例如通过稀土出口管制形成非对称威慑,最终推动美国在2025年5月取消91%的对华加征关税。 这种策略使中国避免了类似日本、欧盟的被动局面。 美国此轮谈判策略凸显其将关税作为地缘政治工具的意图。 根据协议条款,日本投资的5500亿美元中,90%利润归美方所有,欧盟采购的美国能源产品需优先满足美国国内需求。 有学者指出,这种“先威胁后妥协”的模式实质是新经济殖民主义,通过制造危机迫使对方接受不平等条款。 例如,美国对欧盟汽车关税从30%降至15%,表面让步实则维持高位,同时附加巨额采购要求,这种策略被评论者称为“以退为进的霸凌”。 当前局势下,全球贸易体系正面临重构压力。日本和欧盟的妥协虽暂时缓解了贸易紧张,但长期可能削弱多边合作机制。 中国则通过坚持原则立场,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应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参考路径。 未来,随着美国继续推进“对等关税”政策,国际社会需警惕其将经济工具进一步政治化的风险,共同维护公平开放的全球贸易秩序。

0 阅读:5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