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冲突已波及到中国,俄罗斯狂轰滥炸,致使我国损失45亿美元?没错,45亿美元,差不多3000多亿人民币,就这么在战火里没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2021年,中国盯上了乌克兰一家名叫莫托西奇(Motor Sich)的航空发动机制造公司。别看这名字听着有点拗口,这家伙可牛了——它手里有苏联时代遗留下来的D-18T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正是那种能让大飞机跑得快、飞得稳的发动机型号。
中国投资45亿美元买下它56%的股份,想借这个机会把发动机技术学回来,顺便引进生产线,让国产大飞机发动机实现质的飞跃。
就是咱们想直接买技术,避免从头开始啃那堆复杂的发动机设计公式和制造工艺。眼看着好机会来了,可谁想到,没多久,局势就急转直下——俄乌冲突爆发,乌克兰瞬间变成战场。投资还没来得及出成绩,莫托西奇就被夹在了战火中。
乌克兰政府出于“国家安全”考虑,直接把中国持有的股份没收了,转给了本国军工集团;而俄罗斯的导弹也没闲着,轰炸了莫托西奇的总装车间和很多关键技术资料,简直就是毁灭性的打击。设备被炸成废铁,原本想要慢慢消化吸收的技术直接泡汤。
更惨的是,咱们的工程师团队差点被困在战区,最后只能靠撤侨大队硬生生拉回国。这一切让人很心疼,也很无奈:原本寄予厚望的技术突破,竟然变成了一场空。钱投进去了,技术没学成,设备坏了,人员还差点出事,这笔投资完全成了“烫手山芋”。
这事儿其实给咱们敲响了警钟——核心技术靠买,尤其是买海外处在战争风险区的企业,风险有多大?一旦发生战争,合同啥的全都一文不值,投资权益瞬间被剥夺,技术成果更别想保住。谁还敢保证,明天是不是就又爆发新的冲突?谁还能保障咱们的资产安全?
这就是典型的“技术依赖陷阱”,指望靠买技术一夜暴富,可能结果就是血本无归。真正能保护咱们航空工业的,还是得靠自主研发,自己攻坚克难。是的,这条路走起来累,走起来慢,但安全可靠,技术牢靠,绝对不会被人随便“没收”。
也不能全怪中国投资方眼光短浅。毕竟莫托西奇手里的技术真香,吸引力大。可惜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尤其是大国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谁也不敢保证谁的钱和技术不被夺走。
技术不能光靠买,尤其是买处在不稳定地区的公司,风险大到爆炸。战争一旦爆发,什么合同、投资保障都是摆设,资产和技术随时都可能被掠夺。自主研发是硬道理,任何想靠“抄袭”“买技术”捷径的想法都得三思。
人员安全不能忽视,工程师不是铁打的,遇到战火第一位要保护的是人。战争带来的不仅是军事对抗,还有经济、技术方面的巨大损失,必须提高风险意识。
这次乌克兰莫托西奇事件,就是现实版的“好心没好报”,让咱们明白了技术自主的重要,也提醒所有投资人:别贪图便宜和捷径,把钱扔到“危险地带”,更别指望别人打仗时还帮你保管技术。
咱们中国的科技圈得清醒点,往后还是得老老实实自己啃技术,培养人才,走自己路,别再被一时的机会主义耍了。毕竟,科技自立自强,才是硬核底气。
往事如风
45亿美元,差不多3000多亿人民币,什么汇率?
WEDNESDAY
1美元可以换70元人民币,我可以换到国家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