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人,要对自己的语言负责呵护啊! 我们这有个大超市,面点区有位五十多岁的维吾尔面点师,她和我问答时,浓郁的山东口音让我有些意外。面点区好几个员工是明显的山东口音,维吾尔面点师或许是受她们影响。有点意思。 在我们这个城市,人员来自五湖四海和各民族,语言和电台电视播音员有一定的差异。有一次我去移动营业厅办事,接待我的女孩普通话极其标准,我一看居然是维吾尔姑娘。对我触动很大。和我年龄差不多的维吾尔同志说汉语,多多少少带有少数民族腔调,她完全没有,发音不说堪比尼格买提和维妮娜,普通话相当纯正。也许是不经意或没有接触到,我似乎没有听到本土汉族女孩说普通话这么纯正。 我推测这名维吾尔女孩是在学校学习的汉语,恐怕还在电教室学习过汉语课程。所以正统标准。而新疆的汉族娃娃,上学前,早就会说汉话了,不用在学校和老师学说话,也不大可能在电教室专门学习汉语发音和规范。汉族娃娃的汉语发音受家庭小区生活圈子烙印极深,而且要具体应用,不可以规范和强调,不那么容易讲一口标准纯正的普通话。尤其是在家里,父母亲属普通话不标准甚至不说普通话,小娃娃跟大人说标准的普通话有些别扭做作。 在我们城市,许多汉族人西北口音浓郁不说,还有许多汉族人热衷于用土话方言交流交际。域外汉族人恐怕听不懂。比如,穆囊。我在本地生活了几十年才知道,大约是磨叽的意思。还有拿们和拿,是他们和他(她)的意思,外地人能整明白吗。洋班子,扛班子,我不解词,有多少外阜人知道是摔跟头(洋班子)和胸膛(扛班子)的意思。浪该是逛街的说法。卧是说饿了。亢是口渴的表达。半跤,指摔跤。跌饭是说吃饭。林林总总多了去了。好多好多土话方言我都不知道啥意思。 曾经,我家插座有毛病,找物业修理,小伙子纯粹的西北口音,我以为他不是土著人也是甘肃人,一聊天才知道他的籍贯是江苏南通人。他应该是南通支边第三代了。如果他籍贯是浙江福建广东人,操一口流利的西北话,我心里更五味杂陈。你们不说老家话了,为啥不说普通话。 我的感觉,我们城市的三十连岁汉族女同胞,钟情于说本土方言俚语。显得接地气,生活气息社会氛围浓郁。她们都是生长在改革开放后,最不济也是初中毕业,大多数上过高校,为啥工作社交时,话语热衷于西北口音和土话俚语呢。她们不好好说普通话,对孩子大概率口音影响极大,孩子去内地发达地区发展寻找机遇,会不会因为口音收到方言俚语土话到困惑。 我多少次参加文艺演出和会议活动,主持人多为青春靓丽的女士,可是他们张口让我目瞪口呆。普通话带有浓郁的大西北韵味也就罢了,爱把巍巍昆仑,念成巍巍空拢。把群众发音为穷众。村庄叫冲庄。我的心特抽搐。还有把政府说成振府。镇长叫真正长。我以前是个作家。发表过中短篇小说,出版过长篇小说,对正规严肃场合发音不标准,都不是太吹毛求疵了。反正不影响别人能听懂。 我个人认为,新疆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他们都积极努力学说汉话,新疆的汉族人应该有义务尽量说正规的普通话,让少数民族同胞熏陶。新疆的汉族人说大量方言俚语土话,让其他地方的汉族人听不懂,还以为你是少数民族,说的是民族语言腔调呢,这算什么事情吗?少数民族兄弟姐妹学着说你的方言俚语土话,去内地交流互动,内地汉族人听不懂,还以为民族同志汉语过关,掺杂着民族语言呢。这对他们打就业事业商业能没有负面影响吗? 东北和陕北的文化影响力强大,东北和陕北的许多方言俚语土话,通过影视歌曲寓言类节目传播,很多很多汉族人能听懂。新疆的一些方言俚语土话,没有东北陕北方言的影响力强大,被接受认知的程度不高,不应该固步自封。何况全国十几个发达省市长期援疆,新疆的汉语应该统一。不能各说各的。这样真的不利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和谐。 世界上有几十个国家讲一种语言英语。也很多国家讲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法语。新疆的汉族人好好讲普通话有障碍和困难吗? 现在汉语中还泛滥许多不规范的网络语言,这个涉及面太广泛,我刚不过,也好吐槽了。
我叔重男轻女,从小喜欢儿子,不待见他女儿。他50多岁患病去世的时候,嘱咐我婶子以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