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有些大师提出汉语要改革,甚至提出要拉丁化,他们的看法对吗? 汉语之美是英

錢于晋 2025-08-02 18:52:39

民国时期有些大师提出汉语要改革,甚至提出要拉丁化,他们的看法对吗? 汉语之美是英语根本无法企及的,同样的意思,用英语和汉语说,那味道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暮光之城》里有句经典台词,英语是这样的: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e world, sun, moon and you. Sun for the day, moon for the night, and you forever. 直译成汉语通俗讲就是:这世上我喜欢三样,太阳、月亮和你。白天喜欢太阳,夜晚喜欢月亮,而喜欢你是永远。(仅供参考) 但有高人翻译的是这样的:浮世三千,吾爱有三。日、月与你。日为朝,月为暮,朝朝暮暮皆为你!(附图又一种翻译) 你看这个翻译,够不够高级? 王小波曾经说过,汉语最好的句子都用来翻译外语了,所以,想写出好的句子,一定要看翻译的书,因为很多翻译家就是最好的语言家。 我看到有些人批评汉语没有逻辑性,因而掌握起来就很困难。其实,这里面的问题在于你要把什么作为语言的最重要的方面,是为了逻辑吗?还是为了表达人性呢?汉语是体现中华文化特性的重要内容,其从甲骨文开始,就有形象性和生动性,体现的是华夏文明的灵性。每个汉字的背后都隐藏着华夏文明的密码! 民国时期,有人提出改良汉字,甚至要把汉字拉丁化,本意是希望容易让更多的人学会。当时他们认为很多人没有文化是因为汉字学起来太难了。这是受了时代的限制,得出的错误结论。实际上,很多人没文化不完全是因为汉字太难,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学文化的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一方面对汉字进行了简化,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很快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现如今有多少人真的不识字呢?就拿上面翻译的那几句台词,我相信,大部分人都能看懂,也能理解基本意思,也会感受到翻译的精彩! 还有人提到汉字不应该简化,这个没办法,新中国成立之初,为了尽快扫盲,才有了简化,这大概是当时的最佳选择了,因为不能把扫盲工作拖得太久,事实证明这么做是正确的。如今初级教育已经普及,初中文化认识的汉字足以应付生活必需了。郑渊洁声称他的作品是用五百个字写成的,这当然是夸张,但学会五百个字,能够刷手机了! 当然,如果掌握简体的同时,还能掌握繁体就更好的,因为繁体的字确实更能体现字本身的含义。比如爱字,繁体中间是个心字,而简体就看不出来的。爱当然要用心去爱,有个心字,很能体现爱的本义。所以,建议文化水平还不错的人,都学一学繁体字,这样更能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同时也是树立文化自信的一个途径! #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26

猜你喜欢

錢于晋

錢于晋

欢迎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