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知道美国人在日本有多猖狂。29日,在日本京都进行集体旅行的13岁中国女中学生被美国人打了,还是照女孩脸上打。 事情发生在晚上七点多,街头已亮起灯火,一群中国初中生刚结束一天的研学活动,正准备返回酒店。孩子们或许还在热烈讨论白天参观的清水寺、吃到的抹茶冰激凌,气氛轻松而快乐。 可一瞬间,一个成年男子冲出人群,毫无缘由地朝女孩脸上砸了一拳。孩子当场懵了,其他同学惊吓过度,现场一片混乱。幸好带队老师迅速反应,将男子制服并报警,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更令人震惊的是,行凶者竟是一名36岁的美国籍男子,自称是“艺术家”。可在警局面对问询时,他矢口否认动手,和在场十几位师生的证词完全相左。 最要命的是,案发现场竟无监控录像,指控证据很可能就只有人证。这种情况下,案情的推进变得异常复杂。 根据日本《刑法》,即使未造成明显伤害,这类无缘无故袭击行为,也可按“暴行罪”处理,最高可判处两年监禁或罚款五十万日元;若认定构成“伤害罪”,量刑更重,甚至有可能直接驱逐出境。 但法律条文写得再清楚,现实却从来不简单。首先,日本司法系统在处理涉外案件时,确实存在效率低、程序复杂、语言障碍大等一系列问题。 更何况,一旦涉事者是美国人,是否会被“特别对待”,又成了一个敏感但无法忽视的话题。 日本社会一向以“治安良好”著称,京都更是常年在“最宜居城市”榜单中名列前茅。但这起事件清楚地提醒我们:安全从来不是理所当然的,更不是靠名气和印象维持的。 尤其是在近年来日本整体社会治安悄然下滑的背景下,外国人犯罪率逐年上升——据日本法务省统计,2023年涉外犯罪案件比前一年增长近12%,其中北美籍人士涉案比例也在攀升。 随着海外研学日渐普及,越来越多中学生在假期走出国门“增长见识”。但出国看风景容易,真正的安全保障,却往往被忽略。 此次事件后,不少家长在社交平台留言表示忧虑:一旦孩子在国外遇到伤害,究竟谁来负责?语言不同、法律程序繁杂、证据难保留、维权成本高昂,哪一样不是家长难以承受的压力? 与此同时,事件的另一面也不能忽视。行凶者至今没有公开道歉,女孩受到惊吓、心理受创,却不得不面对网络上部分冷漠甚至质疑的声音。 有些日本网友开始讨论“是不是中国游客太吵”“是不是先挑衅了”,这种熟悉的舆论转移方式,不正是许多受害者迟迟等不到正义的原因之一? 那一拳打在孩子脸上,更打在所有信任“海外无忧”系统的大人心上。我们不能让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不是为了情绪,而是为了下一次,别再有无辜的孩子,被这样突如其来的暴力撕裂童年。 真正的安全,不是靠祈祷得来的,而是靠制度和警觉一寸寸筑起的。希望这一次,能唤醒更多人认真对待这个问题。
很多人不知道美国人在日本有多猖狂。29日,在日本京都进行集体旅行的13岁中国女中
栗頿聊
2025-08-02 17:16:34
0
阅读: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