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都已经宣传到这种地步了,为什么还要去柬埔寨? 在金边和暹粒,中国面孔随处可见

梦里水乡之舟 2025-08-02 16:51:00

国家都已经宣传到这种地步了,为什么还要去柬埔寨? 在金边和暹粒,中国面孔随处可见。官方统计里,这个数字从2017年的近10万飙升至超过21万,他们确实为柬埔寨的经济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 可是在社交媒体上,同一个地方却是另一副模样:电信诈骗、高薪诱骗、人身绑架……这些词汇把柬埔寨和危险死死地绑在了一起。 一个国家,怎么会同时呈现出“淘金天堂”和“人间地狱”两张面孔?吸引无数人涌入的磁场,与最终吞噬一部分人的深渊,难道源于同一种东西? 要解开这个疙瘩,得先看看整个东南亚的格局。中国的资本和人要往外走,环顾四周,柬埔寨的胜出,多少有点排除法的意思。 菲律宾和印尼这些海岛国家,隔着海,联系总归没那么紧密;缅甸政局不稳,老挝又相对封闭,不确定性太高; 泰国作为旅游大国,市场早就饱和了,没什么新机会;越南因为历史问题和不够开放的态度,关系有点微妙;而马来西亚的种族问题,也让一些华人心里犯嘀咕。 这么一圈看下来,发展相对落后、又正好避开了所有“雷区”的柬埔寨,自然就成了一个理想的洼地,顺理成章地承接了中国外溢的资本和人流。 当然,这种吸引力不完全是被动的。洪森政府很主动,几乎是照搬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经验,向世界张开了怀抱。 政策也确实诱人:不搞外汇管制,关税优惠,甚至允许外国人拥有合法产权。 再加上持续上涨的房价和连续多年超过7%的GDP增速,连麦肯锡这样的国际咨询公司都把它列为新兴经济体里的“近期优胜者”,等于给“淘金”故事盖了个官方认证的章。 不过,真正让柬埔寨的吸引力变得复杂又危险的,是这些光鲜经济数据之下的另一套逻辑——监管真空。 这里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给很多“钻空子”的行为留下了空间,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对网络博彩这类灰色产业的宽容。 当中国对赌博产业严厉打击时,被挤压出来的资本和从业者,恰好在柬埔寨找到了一个庇护所。这种心照不宣的默许,成了它吸引力中最隐秘,也最致命的一环。 一片土地,既有阳光下的机遇,又有阴影里的默许,自然会吸引来形形色色的人。 第一种是主动的选择者。有眼光独到的投资商,看准了这里的经济潜力和开放政策,来做正经生意。 也有目标明确的“淘金客”,他们从一开始就奔着“菠菜”这类灰色产业的快钱来,对风险和收益心知肚明,这是一场信息相对透明的豪赌。 另一类,则是被动的卷入者。其中一部分是典型的受害者,被“海外高薪”的谎言骗来,一下飞机就发现自己进了贼窝。 但也有一种更复杂的情况:一些人是“自愿”来的,却对风险毫无概念。他们和国内那些警察找上门劝说,还非要给骗子打钱的人很像,不是被谁用枪指着,而是被自己的贪婪和认知水平给绑架了。 当一个国家的人口基数足够大,社会成员在信息辨别和风险抵御能力上的巨大差异,就不可避免地给犯罪活动提供了土壤。 那么,当美梦破碎,现实的残酷降临时,情况又会怎样? 一个冷酷的事实是,很多求助都太晚了。有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从香港机场离境时,只要喊一句自己是被骗的,机场安保就能救下你。 这恰恰说明,许多悲剧的开头,至少在形式上是“自愿”的。而人一旦落入圈套,跨国案件的司法程序就变得异常漫长复杂,指望快速解救或者报仇,几乎不可能。 更麻烦的是,如果设局和作案的也是中国人,那问题就从国际纠纷变成了内部矛盾,追责的难度更是几何级数增长。 这时候,总有人把希望寄托在“强大的祖国”上,甚至喊出“派兵解救”这样的话。 这其实是对国际政治的误解,国家再强大,也不可能因为个体案件去发动一场战争,这不符合任何国家的行事逻辑。就算是美国,公民在海外遇害,也一样得走漫长复杂的司法程序。 我们必须承认,当基数太大,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而最终的责任,恐怕还是要回到个体自己身上。就像有人说的:“你也是成年人了,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在无数新闻报道和官方警告之后,依然做出的选择,从某种无奈的角度看,是个体必须承担的后果。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梦里水乡之舟

梦里水乡之舟

感谢关注,期待与您分享更多好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