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子不是一般大!”陕西安康,一老人拿着存有50000元的银行卡,去银行取钱时,却被工作人员告知卡里只剩5块8毛了,老人情绪崩溃,躺在地上痛哭,民警介入后,发现钱是被老人孙女,通过第三方支付刷走了,网友:孩子竟然知道支付密码! 在陕西安康的一家银行里,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办完了一生中最简单,也最心碎的一次业务。她只想从攒了大半辈子的养老金里取点现金,贴补家用,也让自己心里踏实点,不给孩子们添堵。 可是,当她颤颤巍巍地输完密码,柜台的回应却足以击垮她。工作人员告诉她,卡里只剩下几块钱了。 钱就这么不见了。老人一口咬定是银行搞错了,但流水单据却指向了一个她做梦也想不到的地方,一个藏在最亲密关系下的数字黑洞。银行也很无奈,只好报了警。 民警调取了流水记录,纸面上的事实让人傻眼:那笔几万块的积蓄,并不是一次性被转走的,而是像蚂蚁搬家一样,一笔笔小额支付,流向了全国各地数不清的网络商家。这是再典型不过的网购消费,可问题是,老人连智能型手机都玩不转,更别提什么网上支付了。 排除了老人误操作的可能,案子的焦点只剩下一个:除了她自己,还有谁能拿到卡,又知道密码? 面对询问,老人陷入了痛苦的回忆。这个密码,她从未告诉过外人。想了很久,一个她不敢信、也无法回避的名字浮了上来,她的孙女。这个答案,远比丢了钱更让她心痛。 果不其然,还未成年的孙女很快就承认了。她悄悄记下了奶奶的支付密码,把银行卡绑定在了自己的手机上。 之后的日子里,奶奶省吃俭用攒下的养老本,就这样被她动动手指,一笔一笔地“投喂”给了手机游戏和各种虚拟道具。自始至终,那个未曾露面的“窃贼”,就是天天陪在奶奶身边的亲孙女。 真相大白的一刻,老人再一次崩溃了。钱没了固然可怕,但亲手“偷”走这笔钱的,竟是自己最疼爱的孙女,这份打击才是致命的,这不仅仅是几万块钱的事,它捅破了两代人之间那层薄薄的窗户纸,露出的却是一道深不见底的鸿沟。 在奶奶的世界里,这笔钱是她对抗疾病的底气,是晚年生活“心里不慌”的依靠,是几十年风雨劳作换来的最后一点尊严。 可在孙女的世界里,它不过是一串冰冷的数字,是可以轻松点击兑换游戏快感与装备升级的“虚拟货币”。她对这串数字背后的分量与艰辛,一无所知。这不仅仅是一个孩子的财商教育出了问题,更是一个家庭在科技代沟面前的信任崩塌。 更讽刺的是,由于资金流向极度分散,追回这笔钱难如登天。唯一的办法,是让这个未成年的孙女自己去向成百上千家商家逐一申诉。这个听上去像惩罚一样的解决方案,结果如何,谁也没底。 这绝不是一个孤立的悲剧。当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被数字化的浪潮抛在身后,他们的财产安全由谁来守护,当我们的孩子沉浸在虚拟世界,对现实的金钱价值毫无概念时,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是不是缺了最关键的一课? 信源:法治进行时 2025年8月1日
“胆子不是一般大!”陕西安康,一老人拿着存有50000元的银行卡,去银行取钱时,
烟雨评社
2025-08-02 15:13:4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