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架俄机炸基辅成火海!乌东16个月血战终结!特朗普称制裁无效 俄军拿下恰索夫亚尔,乌东战线撕裂,美国的耐心也到底了 乌东16个月的胶着战,一夜之间翻了篇。恰索夫亚尔失守,不只是一座小城换手,而是顿巴斯整个防线被撕开了口子。战场决堤的同时,基辅上空也被309架无人机点燃,泽连斯基仍在呼喊“西方援助”,但身后那张靠了三年的牌桌,已经开始散了。 俄军这波推进,显然早就蓄势待发。恰索夫亚尔的地形天然适合防守,东有运河,西连补给线,南北丘陵夹击,是乌军重兵设防的要塞。但一旦失守,俄军不仅能顺势南压托列茨克,还能直接越过运河西进康斯坦丁诺夫卡——那个决定乌东归属的交通心脏。 这不是小打小闹。俄方公布战果称:乌军7500人阵亡,11辆坦克、160门火炮被摧毁。即便数据有所夸大,也足以说明一点——乌军在这个点上撑不住了。而更麻烦的是,乌军自己嘴上否认失守,脚下却已经开始调兵布防,连“第一亚速军”都被拉出来顶门。这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 乌军的补给线正在被一寸寸咬断,恰索夫亚尔是第一个断点,康斯坦丁诺夫卡是第二个。再退,整个顿巴斯防线就会像巴赫穆特那样崩出裂缝,最后变成俄军“逐块切割”的靶子。 而俄军这波调度也不止于东线。在顿涅茨克推进的同时,南线在持续牵制扎波罗热方向,北线则用309架“自杀式无人机”加8枚“伊斯坎德尔-K”对基辅进行高强度打击,三线联动,逼迫乌军在前线抽调不出多余兵力。 乌克兰的应对已经趋于本能反应。防空拦截、民防转移、官方声明、社媒喊话,一整套动作几乎成为例行公事。泽连斯基仍在高喊“不会投降”,但这一夜的喧嚣,更像是试图掩盖战略失控的恐慌。 而在这场愈发边缘化的战争里,西方的存在感也在急剧滑坡。 特朗普那句“制裁可能没用,但我们会继续制裁”,翻译成人话就是:打不动俄罗斯了,但又不能不做点样子。关键是,他也不再掩饰这种无力感。甚至公开讲,普京根本不在乎制裁。鲁比奥的补刀——“和俄高官会谈两次但无进展”——本质上等于一次间接投降:我们已经试过了,但没法改变什么。 西方的根本困局是这样:制裁不奏效,军事不敢动,内部又不团结。而乌克兰这个“代理人”又消耗巨大,军事价值递减,政治牵制力下降,继续投喂成本越来越高。 欧洲已经开始算账。德国、法国都在削减对乌援助预算,波兰直接表示:不能再“替别人掏腰包”。更现实的是,泽连斯基那边不仅抗不住俄军推进,还在国内搞反腐改革把自己搞进了冷宫,15亿欧元援助被欧盟冻结,成了活生生的外交孤岛。 与此同时,美国却已悄悄转舵。一边放话“必要时将实施史上最强制裁”,一边又暗中接触莫斯科,试图重新摸清普京的底线。这种一边叫骂一边握手的操作,泽连斯基可能早就知道,但他已经没得选。继续死扛,就要被清算;转向谈判,又会被国内极端势力吞了。 所以现在出现一个吊诡局面:俄军攻势还在推进,乌军还在高喊“抵抗到底”,而美国和俄罗斯,可能已经在桌子底下谈起了“战后安排”。 问题在于,乌克兰还能在牌桌上坐多久? 从目前战况看,俄军可能会在夏末集中火力完成顿巴斯的彻底拿下。康斯坦丁诺夫卡若失,整个东部防线将被连根拔起。届时俄军不仅可以腾出主力南压扎波罗热,甚至可以再度威逼哈尔科夫,把战争烈度重新拉回2022年的级别。 基辅方面没有太多时间可浪费。西方对其的耐心正在消耗殆尽,而其自身体量和资源根本无法支撑高烈度消耗战。战线越长,兵源越紧,城市越炸,民心越散。 这一切对普京来说,都是可控变量。他不急于速胜,反而愿意拖,看乌克兰自己垮,看美国政权更迭,看欧洲经济吃不消。俄罗斯最大的优势从来不是战术上的“速断”,而是战略上的“消磨”。 乌克兰现在的问题是:它已经成了西方的拖油瓶,却还在演“抗俄先锋”的剧本。 可这个剧,观众已经陆续退场了。 参考资料: 《俄军宣布控制恰索夫亚尔》新华社 《乌克兰首都基辅遭受大规模无人机袭击》央视新闻
普京回应特朗普10天停火通牒,1日,普京发表声明指出:俄罗斯不是在特别军事行动中
【138评论】【5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