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骂声震天,马科斯吓得不敢提中国,解放军深夜上强度。7月28日,马科斯访美归来后,做了一次演讲。这时他在任期间做的第四次国情咨文讲话,可是这次的演讲有个极大的不同,因为时间很短,仅仅讲了一个多小时,就匆匆结束了。 菲律宾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于2025年7月下旬访问美国,与总统特朗普进行会晤,主要焦点放在双边贸易关税谈判上。菲律宾经济高度依赖对美出口,包括电子产品、服装和汽车零部件等领域,此前美国威胁征收20%的关税,这对菲律宾出口商构成重大压力。马科斯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将关税率降至17%,以缓解国内产业负担。 谈判结果显示,美国同意将关税调整为19%,而菲律宾则承诺对美国商品实施零关税政策,特别是汽车进口。这项协议虽避免了更严厉的关税冲击,但对菲律宾本土制造业和农业产生负面影响,本地农民担心美国玉米和大米等农产品低价进入市场,导致本土产品竞争力下降。 马科斯上任以来,推动与美国军事合作,扩大美军基地使用权,这在经济低迷、通胀高企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剧国内不满。杜特尔特家族作为政治对手,不断指责马科斯的外交策略过于亲美,忽略本土经济利益。家族联盟早已破裂,早前马科斯政府逮捕罗德里戈·杜特尔特并移交国际刑事法院,激化矛盾。这些因素累积,使得马科斯在国情咨文前面临巨大舆论压力。 7月28日,马科斯发表第四次国情咨文,这次演讲时长仅约1小时11分钟,与以往相比明显缩短。他在讲话中回顾了政府成就,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反腐举措和经济稳定措施,但重点转向感谢美国援助,特别是军事领域的支持。 马科斯强调,美方帮助增强了菲律宾防御能力,通过基地开放和装备提供,使国家更安全。他避免直接提及中国,仅泛泛表示菲律宾面对主权威胁时保持忍耐,并称菲律宾是所有国家的朋友。这与前三次国情咨文形成对比,此前他多次强调南海问题不让步。 此次演讲中,他还提到贸易谈判成果,认为19%的关税调整是积极进展,但未深入讨论本土产业面临的挑战。演讲结束后,菲律宾多地爆发抗议活动,约4000人聚集街头,反对贸易协议和政府政策。 抗议者表达了对经济不公的不满,特别是农民团体担忧进口农产品冲击本地市场。警方维持秩序,但抗议规模显示出民众对马科斯执政的失望。马科斯办公室未立即回应这些事件,显示出其谨慎态度。 次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派出055型和052型驱逐舰,在南海黄岩岛海域执行联合巡逻任务。这次行动属于常态化部署,但发生在马科斯演讲后,时机敏感,加剧地区紧张局势。菲律宾政府保持沉默,未作公开评论。 杜特尔特家族趁机加大批评力度,萨拉·杜特尔特公开质疑贸易协议损害国家利益,并指责马科斯卖国。抗议活动持续数日,蔓延至多个城市,影响交通和商业活动。马科斯政绩乏善可陈,经济增长未达预期,失业率居高不下,支持率下滑。中期选举前景黯淡,杜特尔特家族影响力上升,可能进一步挑战其政权稳定。 菲律宾当前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通胀率持续高位,米价控制失败,导致民众生活成本上升。马科斯政府虽宣称基础设施项目取得进展,但实际执行中存在腐败问题,部分洪水控制工程质量低劣,进一步削弱公信力。 在外交层面,马科斯加强与美国的联盟,旨在应对南海争端,但这并未带来预期经济红利。19%的关税虽比原计划低1个百分点,却远高于菲律宾预期的17%,本土企业竞争力受损。农业部门首当其冲,美国农产品零关税进入,将挤压本地玉米和大米生产,农民收入预计下降。制造业也面临类似压力,电子和纺织出口商需调整策略应对成本上涨。 这些问题反映出马科斯外交策略的局限性,亲美政策虽强化军事安全,但经济依赖加深,易受外部波动影响。国内舆论认为,马科斯回避中国议题,是为保留对华市场空间,但这无法掩盖南海摩擦的现实。中国巡逻行动提醒菲律宾,地区稳定需平衡各方利益。 杜特尔特家族的反对声音日益强烈,作为马科斯的主要竞争对手,他们利用民众不满扩大影响力。罗德里戈·杜特尔特被移交国际刑事法院后,家族转向政治攻势,萨拉·杜特尔特在集会中批评马科斯政权腐败和经济失策。这场家族对峙源于联盟破裂,早前联合执政时已现裂痕,如今演变为中期选举的代理战。 马科斯支持率下滑,部分源于政绩平平,未有效解决失业和贫困问题。菲律宾社会分化加剧,抗议活动虽未酿成大规模动荡,但暴露政府治理短板。未来,马科斯需面对国内压力和外部挑战,南海巡逻事件凸显外交紧迫性。中国行动虽常态化,却在时机上回应菲律宾亲美姿态,提醒各方需谨慎处理争端。
菲律宾骂声震天,马科斯吓得不敢提中国,解放军深夜上强度。7月28日,马科斯访美归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08-02 14:17: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