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济南市民吴呈清夫妇早起,去逛菜市场。在菜摊挑选时,营业员笑

吴仁朗说 2025-08-02 12:27:14

上世纪80年代的一天,济南市民吴呈清夫妇早起,去逛菜市场。在菜摊挑选时,营业员笑着讲:“吴司令,您随便选,我给您打折。”旁边的营业员招呼:“吴老头,买我的。”吴呈清转头就买了旁边摊位的。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上世纪80年代的一个清晨,济南的天空刚泛起鱼肚白,七里山小区的吴呈清夫妇就挎着菜篮子出门了。

那时候的菜市场可不像现在这么安静,天还没大亮就挤满了人,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混成一片。

老两口走到一个菜摊前,戴着套袖的营业员眼睛一亮:"吴司令,您随便挑,我给您算便宜点!"

这话听着亲切,可旁边摊位的大姐嗓门更亮:"吴老头,买我的!"

吴呈清笑了笑,转身就去了隔壁摊位,这事儿传开后,街坊们都说这老头有意思,放着便宜不占,偏要买那个叫他"吴老头"的。

其实吴呈清刚搬来七里山那会儿,可不是这样的,1981年那阵子,这个神秘的老头整天关在家里练毛笔字,宣纸铺了满桌子。

对门王大妈好奇,借着送饺子的机会瞄过几眼,那字写得跟印刷似的。

后来慢慢熟了,老头才开始在小区里转悠,象棋摊边上总能看到他,人家喊他下两盘,他就摆摆手:"我这臭棋篓子,别扫了大家的兴。"

直到有次居委会发救济粮,有人看见他偷偷往孤寡老人兜里塞粮票,大家才知道这个天天练字的老头不简单。

菜市场的商贩们后来都摸透了老爷子的脾气,卖豆腐的老李头说:"吴老头就烦别人把他当官供着,你越叫他司令他越不买账。"

这话不假,有回肉铺老板喊他"首长",他扭头就走,倒是修自行车的老张头整天"老吴老吴"地叫,俩人能蹲在马路牙子上聊半晌。

小区里孩子们也爱缠着他,他兜里总揣着水果糖,但得先背首古诗才能换。

时间久了,街坊们拼凑出了吴呈清的往事,他16岁就跟着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子弹在腿上留了个窟窿。

解放后本来能当大官,他非要转业到地方,居委会刘主任记得清楚,有年发大水,老爷子把组织上给的补助金全捐了,自己吃着咸菜就稀饭。

这些事儿他从不提,倒是总念叨着长征路上给他半块馍的老班长。

退休后的吴呈清闲不住,自家阳台种满了菜,收成了就挨家送,三单元的赵家媳妇生孩子,他天天熬小米粥送去。

有年冬天下大雪,他天没亮就起来扫院子,从自家门口一直扫到小区大门口,邻居们要帮忙,他总说:"活动活动筋骨,你们年轻人多睡会儿。"

老爷子最爱去的地方是英雄山烈士陵园,每月总要拄着拐棍去几趟,守陵的老周发现,他总在几个无名墓碑前站得最久。

有回下雨,老周看见他没打伞,就站在雨里摸着块石碑说话,后来才知道,那下面埋的是他当年的警卫员,为救他牺牲的。

吴呈清去世那年,整个七里山小区的月季都开得特别艳,送葬的队伍里,有他教过的学生、帮过的邻居、菜市场叫他"吴老头"的商贩。

修车摊的老张头红着眼睛说:"这老头,临走还惦记着给希望工程捐钱。"现在小区改造,那排老房子早拆了,可老住户们指给孩子们看:"当年有个红军爷爷,就住这儿。"

这样的故事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在物质丰富的年代,我们反而更渴望这种纯粹的人情味。

吴呈清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不是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融进骨子里的质朴与真诚。

他就像面镜子,照出了某些人身上的官僚习气,也提醒着我们,真正的威信从来不是靠头衔,而是靠人格。

0 阅读:0
吴仁朗说

吴仁朗说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