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有了,家没了!”2025年3月北京,一女子瞒着在家全职的丈夫,给患癌母亲转账

云景史纪 2025-08-02 11:13:46

“钱有了,家没了!”2025年3月北京,一女子瞒着在家全职的丈夫,给患癌母亲转账122万。事后被丈夫发现,认为女子侵犯了夫妻共同财产。女子不认同,自己因为做生意多次向母亲借钱,给母亲转账是为了还账。双方闹上法庭,法院这么判了!

一场35万的法庭判决,把北京一对夫妻的婚姻砸得粉碎。判决书下来那天,丈夫杨某保住了他要的钱,脸上却看不出半点高兴;妻子高某眼泪没停过,她拼尽全力救了重病的母亲,回头一看,自己的家却塌了。

起初,这个家看起来很和谐。高某在外面经营一家美容院,杨某则当起家庭主夫,在家带孩子。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分工明确,日子似乎正朝着他们规划的方向走。可是,创业哪有那么容易,美容院生意一度惨淡,资金链断裂,差点就关门大吉。

关键时刻,是高某的母亲伸了把手,拿出自己的积蓄借给他们周转,这才让小店起死回生,慢慢走上正轨。这笔钱,在高某心里,从此就是一笔必须偿还的恩情债。

生意好起来后,高某开始每个月给母亲转一笔钱,名义上是“还钱”,也是一份感谢。母亲起初推辞,但高某坚持,也就收下了。日子一天天变好,谁知,一个噩耗突然砸下来,高某的母亲被确诊为肺癌,治疗费用是个无底洞。

高某是母亲一手拉扯大的,母女感情极深。为了救母亲,她拿出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加上这些年陆续给母亲的款项,凑了足足122万元,一次性转给了母亲治病。在她看来,这既是女儿的孝心,也是偿还当年的救命之恩,天经地义。

这笔巨款的转移,她并没有告诉丈夫杨某,当杨某在家中对账时,看到银行流水上那笔122万的转账记录,整个人都懵了,接着就是一股压不住的怒火。他觉得自己作为家庭的一份子,对如此重大的财产变动竟然毫不知情。

看着丈夫暴怒的样子,高某也觉得心寒,忍不住反驳:“那是我挣的钱!再说,当初开店是我妈借钱帮的我们,现在我还给她,有什么不对?”

杨某冷冷地回了一句:“那是你妈!不是我妈,我没义务养她!”

这句气话背后,戳破的是一个更残酷的现实:杨某愤怒的,或许不完全是为岳母治病花了钱,而是妻子这种“先斩后奏”甚至“斩了不奏”的态度。

他主内,把家庭后方打理得井井有条,结果家里最大的一笔财务决策,他却成了最后一个知道的局外人。这对他来说,不只是钱的问题,更是对他家庭地位的无视和信任的背叛。

杨某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一纸诉状,将岳母告上法庭,要求全额返还122万元。

女儿赡养母亲,天经地义;偿还旧债,也合乎情理。但夫妻共同财产的处置,法律上确实需要双方同意。经过几轮审理,法院最终试图在情与法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终审判决认为,高某作为女儿,为母亲治病支付的费用是合理的赡养义务,从中扣除了15万元。同时,法院也采纳了高某母亲当年出资帮助他们创业的事实,这笔借款本金也被扣除。

这两笔合情合理的支出刨掉后,剩下的钱,被明确界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最终,高某的母亲需返还约三十五万零一千元。

法律给出了一个看似公允的数字,杨某的财产权益得到了保护,夫妻共同财产的原则也得到了尊重。钱的账算清了,债也理顺了。可这笔账算清的同时,这个家的情感账户也彻底破产了。曾经赖以维系的信任、尊重和夫妻情分,这些无法用金钱量化的东西,已经清零。

丈夫杨某拿回了属于他的那部分钱,捍卫了法律上的权利,可他输掉了整个家。妻子高某尽了孝道,却失去了婚姻,从杨某决定把岳母告上法庭的那一刻起,这个家里,就已经没有赢家了。

信源:长江云新闻 2025年3月31日 《展开妻子婚后给生病母亲转账122万,全职丈夫起诉返还 法院:扣除赡养及医疗费用后返还共同财产的一半》

0 阅读:0
云景史纪

云景史纪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