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49年,秦王对丞相甘茂说:“寡人要吃公鸡蛋,3天内必须找来!”。甘茂一愣,回家后忧心忡忡,没想到, 7岁的孙子甘罗,很快心生一计:“爷爷,我有办法!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公元前249年的咸阳宫,青铜灯盏在风中摇曳,将秦王嬴政的影子拉得老长。
这位刚加冠不久的年轻君王把玩着玉觥,突然对跪坐在殿下的丞相甘茂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寡人近日体虚,听闻公鸡蛋最是滋补,爱卿三日内为寡人寻来可好?"
满朝文武的呼吸瞬间凝滞。老臣们把额头贴得更低,新贵们嘴角勾起若有似无的弧度。
谁都明白这哪是要吃什么鸡蛋,分明是吕不韦集团要借这把刀,斩断先王留下的最后一条臂膀,甘茂的丞相之位,早成了某些人眼中钉。
相府的书房整夜亮着灯,竹简从案几堆到地上,门客们翻遍《山海经》《黄帝内经》,连《诗经》里"雄雉于飞"的句子都被反复咀嚼。
第七批被派出去的侍从带回来同样的消息,咸阳城所有农户都赌咒发誓,公鸡根本不会下蛋。
甘茂的白发在油灯下泛着银光,他想起二十年前初入秦廷时,先王曾握着他的手说"寡人得先生,如鱼得水"。
如今庄襄王的棺椁才入土三年,当年共同变法图强的老臣们,不是被贬黜就是"暴病而亡",案几上那卷记录商鞅车裂的竹简,此刻格外刺眼。
"爷爷何必愁眉不展?"七岁的甘罗突然从屏风后钻出来,手里还抓着半块麦饼。
孩子踮脚凑到祖父耳边:"明日早朝,您就说......"老丞相浑浊的眼中渐渐泛起光亮,他摸着孙儿总角上的红绳,想起这孩子百日抓周时,一把就攥住了官印。
五更鼓敲响时,甘茂穿着朝服在铜镜前挺直腰板,镜中人官袍下的膝盖还带着昨日跪求吕不韦时留下的淤青,但此刻他的眼神让仆人们想起当年率军攻韩的将军。
甘罗被裹在狐裘里抱上马车时还在打哈欠,小手却紧紧攥着个漆木食盒。
咸阳宫前的青石板结着薄霜,当甘茂捧着食盒声称献上公鸡蛋时,嬴政眼底闪过一丝讶异。
吕不韦的冷笑还挂在脸上,老丞相已经掀开盒盖,两颗圆润的煮鸡蛋静静躺在红绸上。
"竖子安敢欺君!"御史大夫的呵斥震得梁上灰尘簌簌落下。
甘茂不慌不忙牵过孙儿:"老臣昨夜问遍乡野,方知公鸡确实不能下蛋。但臣孙说,既如此,能弄来公鸡蛋的必是神人。大王若真需要,不妨先让神人把臣孙变成能生蛋的公鸡。"
殿中死寂间突然爆发出孩童清脆的笑声,甘罗歪着头打量高高在上的秦王:"大王要是能把甘罗变成小公鸡,我天天给您下蛋呀!"
嬴政手中的玉觥突然停在唇边,他望着殿下这对祖孙,想起自己幼时被先王抱在膝上听甘茂讲兵法典故的时光。
吕不韦的咳嗽声打破沉默,年轻的秦王慢慢放下酒器,伸手取过一颗鸡蛋:"甘罗,你可知欺君要诛九族?"
七岁孩童眨着眼睛:"那大王吃鸡蛋前要不要先孵孵看?万一是小鸡崽呢?"
满朝文武憋笑憋得胡子直抖,嬴政突然把鸡蛋重重砸在地上,蛋壳碎裂处,蛋黄分明已经凝固发黑。
这场史称"公鸡蛋之谏"的闹剧最终以秦王赏赐甘罗十匹绢帛告终。
但细心人发现,此后半年吕不韦的门客被陆续调离要职,而甘茂书房夜半的灯火,总映出两个对坐论史的身影,老丞相在教孙儿读《韩非子》。
两千年后的陕西咸阳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枚战国时期的陶卵,解说牌上写着"可能为贵族孩童玩具",但当地导游总会压低声音告诉游客:听说这就是当年甘罗献给秦王的"公鸡蛋"。
有历史学者考证认为,此事折射出秦国新旧权力交替时的微妙博弈,七岁孩童的机智背后,实则是老臣集团对吕不韦独揽大权的隐晦反抗。
最新考古发现显示,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中记载着"童子智谏"的故事,虽未直接提及甘罗,但佐证了战国时期确有幼童参与政事的现象。
北京大学藏战国竹简《秦纪》残卷中,亦有"王索异卵,丞相孙对以机辩"的模糊记载,为这个传说提供了些许历史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