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了   8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去年6月的

梅梅谈世界 2025-08-02 10:17:40

就在刚刚   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了   8月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去年6月的停火条件仍然有效”,就是俄乌冲突中达成的停火规则不变。   普京所谓“去年6月条件”,其核心要义有二:乌军务必撤离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与赫尔松这四个地区,并且乌克兰要公开作出不加入北约的承诺。   只有满足这两点,俄罗斯才会停火并坐上谈判桌。听起来简单直接,但背后却是一盘几乎无解的棋局。 于俄罗斯而言,这四个州绝非仅仅是“争议领土”这么简单的概念。俄军目前实际控制着四州约65%-75%的土地,卢甘斯克几乎全境被“消化”。   前线士兵的执念更深——一名叫谢尔盖的俄兵直言:“我们都想回家,但必须拿下这些土地,否则战友的血就白流了。”   这种心态已固化成一种“战争惯性”:俄军需要用领土控制证明战斗的价值,而乌克兰因丢土损兵更难妥协,双方陷入“越打越难停”的死循环。 今年5月伊斯坦布尔的首次直接谈判,最终沦为“象征性外交”,仅换了战俘,核心议题原地踏步。   到了7月底的第三轮谈判,更惨淡到只开了38分钟。俄方代表梅津斯基撂下狠话:“领导人会晤不是用来讨论协议的,而是签字的!”潜台词很直白——除非乌克兰全盘接受条件,否则免谈。   而乌方咬死“先停火再谈领土”,甚至想把特朗普和埃尔多安拉来当“人形背景板”施压,可惜俄方根本不吃这套。 特朗普5月的“电话斡旋”曾短暂点燃希望:他宣称俄乌将“立即停火谈判”,但现实立刻打脸——俄方坚持“先谈后停”,乌方要求“先停后谈”。   更尴尬的是,欧洲对特朗普的“退场倾向”心惊胆战。法国德国领导人连夜协调,试图逼普京接受30天停火,结果特朗普转头就对俄放软调门,气得欧盟外交官直呼“没看到美国对俄施压”。   欧洲只能硬着头皮自救:20日火速推出对俄新制裁,同时琢磨起“丹麦模式”——直接投资乌克兰军工,帮其自己造血。 连短暂的停火都成了战略工具。4月复活节30小时停火期间,双方互指对方开火超2000次。   泽连斯基要求延长至30天,普京却只肯给72小时——前者需要时间重整防线,后者则想避免给乌军喘息机会。   连这72小时也被解读为“三重算计”:对美示好、让俄军休整,顺带给中国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的面子。 三年打下来,双方都逼近极限:俄军靠30万动员兵稳住战线,但经济和社会压力飙升;乌军兵员短缺,选举延期削弱政府威信。   然而,战场拉锯却难分胜负——俄军靠重武器推进,乌军用无人机袭扰后勤,形成诡异的“平衡”。   这种僵持正把冲突拖向慢性溃疡:没有一方能彻底赢,但停火代价谁也付不起。   普京那句“愿意等待”,听着像给台阶下,实则暗藏机锋。等什么?等乌克兰力竭,等西方援助断流,等战场再下一城。 有意思的是,这场冲突意外重塑了欧亚贸易版图。欧盟与俄罗斯相互脱钩,俄罗斯能源“西退东进”:中国成了最大承接者,2023年对俄能源进口依赖度飙升25.5%。即便未来美欧解除对俄制裁,俄欧输气管道已毁、欧洲心结难消,中俄能源捆绑也难以逆转。   普京的“条件不变”,本质是把球踢回乌克兰和西方阵营。三年战火教会所有人一件事:战场不是棋盘,喊停就能停。   当士兵的血成了谈判的筹码,当每一寸土地都标着价码,和平就成了一道无解方程式——公式写得再漂亮,也抵不过前线一声炮响。 素材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官方账号 2025-08-01 20:43

0 阅读:0
梅梅谈世界

梅梅谈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