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Discovery丨面朝西湖水,隐于葛岭中,杭州这处千年古刹你去过吗?

都市快报橙柿互动 2025-08-02 09:32:04

盛夏的杭州,到处是热浪。天气闷热,想找个地方躲清静,寻一处清凉的“绿色能量场”,推荐西湖边的小众好去处——千年古刹抱朴道院。

抱朴道院始建于晋代,坐落在宝石山西麓的葛岭上。它原名抱朴庐、葛仙庵,因东晋著名道士葛洪在此结庐炼丹而得名,曾与黄龙洞、玉皇山福星观合称“西湖三大道院”。

黄庭内景又入佳境

北山街有许多上山口,或远或近,都可以到达抱朴道院。

选择从葛岭路口出发,迎面是智果禅寺的黄色山门。南宋时,西湖北山有上智果寺和下智果寺,葛岭这处即是上智果寺。而下智果寺位于栖霞岭山麓,南宋嘉定十四年被朝廷下旨充为岳飞功德院,也就是现在声名赫赫的岳王庙。

看见山门后朝左拐,沿着葛岭路,走过静逸别墅,不多远便会看到一座颇有气势的牌楼。砖石结构,黄墙黛瓦,墙上写有“抱朴道院”四字,门上嵌有“葛岭”二字石刻匾额。还有一副别致的楹联:“初阳台由此上达,抱朴庐亦可旁通。”像是指路引导,告诉游人经过这座题有“葛岭”两字的大门,既可直上初阳台,亦可旁通抱朴道院。

门楼的背面,写着“黄庭内景”。只一门之隔,进入山道后,一下就会感到仿佛进入到另外一个静谧世界。参天古树扑面而来,满眼都是盎然绿意,拾级而上,曲径通幽。

半道上有著名作家、翻译家黄源的故居。黄源先生是鲁迅晚年亲密相知的学生和战友,这里是他生前居住最久的地方,生活和工作长达45年。故居内陈列着黄源先生的创作手稿、书籍、生活用品以及与鲁迅等文化名人的来往书信等。

黄源故居右侧,是一个写着“又入佳境”的四角亭,亭子造型简洁古朴,青瓦白墙、‌飞檐反宇,置于这片林木翠色中,显得十分雅致。再往上走,还会看到一座宝灿亭,也叫迎仙亭。意味着仙风道骨的道院已经不远了。

这个季节上山,热是肯定的,只是绿荫环抱之下不会觉得很晒,而且一路都是平整好走的石板路,不停歇的话,十几分钟就能到达。

抱朴道院依山而建,墙外面的岩壁刻有“枕漱亭”三个大字,苍劲有力。据记载,该亭建造于1923年,亭名是由时任浙江省省长张载阳题写的,不过现在已经看不到亭子了。旁边还有两行大大的摩崖石刻,写着“父母者有形之天地也,天地者无形之父母也”,一是传达道教生生不息转化之意,二是表达染业商(葛洪是印染业的鼻祖)对葛洪的知恩图报、饮水思源之情。

绕过一片盘旋曲折的假山和涤心池,抱朴道院的院外黄墙扑入眼帘。明黄色墙体如龙身,黛色瓦盖如龙鳞,所以也有“龙墙”之称,就像一道屏风护卫道院,这里也是抱朴道院的胜景之一。

曾给了屠呦呦研发青蒿素的灵感

进入道院,门票5元,杭州寺庙年卡可以直接刷卡进入。正对的大殿是葛仙殿,供奉葛洪坐像,东侧是半闲草堂、红梅阁和抱朴庐。再往上走依次是元辰殿、广灵殿、玄风亭,以及能俯瞰整个西湖胜景的太极阁。夏日湖光山色一览无遗,正如门前楹联写的那样:“门前碧水如宝镜,窗外青山列画屏。”

整个抱朴道院的规模不算大,但全国闻名。早在1983年,它就是全国21座道教重点宫观之一。2011年西湖申遗成功,抱朴道院随西湖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之所以拥有这么高的地位,不得不说说这位东晋名士,被后世称为医药家、发明家、化学家的葛洪。

东晋时期,道士葛洪云游至此,辟地结庐,修道炼丹,撰写《抱朴子》。他常为百姓无偿治病采药,还开通了山路,以利行人往来,世人感其恩泽,将此山岭称为葛岭。葛洪自号抱朴子,所以抱朴道院最早叫抱朴庐。

抱朴,源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不被外物所诱惑,持守质朴无华的本真,这也是葛洪的人生写照。

葛洪出生在江南士族,自己也曾任官多年,身居高位后,淡泊名利,为了心中的道,毅然选择隐居炼丹。他深耕儒学与道学,终成一代大家。著有《抱朴子》《神仙传》《肘后备急方》等。

其中的《肘后备急方》,称得上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肘后备急方”,意思是放在手肘后,随时可拿起来翻看的应急实用手册,里面记述了各种急性病症或某些慢性病急性发作的治疗方药、针灸、外治等法,蕴含了丰富的医学、护理学思想,保留了许多至今仍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和技术。

2015年,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后,屠呦呦说,她研发青蒿素的灵感,正是来自东晋葛洪的著作《肘后备急方》。

同样在这本急救手册中,葛洪还记述了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的症状及诊治方法,其中,“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除了艺术水平高超,作为他的主业,葛洪的炼丹成就更是惊人。他在孜孜不倦的炼丹过程中,一不小心成为了出色的发明家和化学家。比如他发明了染色、酿酒、制箔等技术,研制出多种染料,至今仍被染料业尊为祖师爷。

葛洪利用医学知识,巧妙地用黄蘖(蘖,指树木砍后生长出来的新芽)汁进行染色,从而制成了我国最早的染色加工纸——黄麻纸。因纸质粗厚,耐久防蛀,多用于抄写经文和作画,特别是在唐宋时期颇受文人、画家喜爱。很多古代文物能保存至今,黄麻纸功不可没。

虽然葛洪世称“小仙翁”,却只活到了61岁,据推测,可能与误服丹药有关。

论古迹

杭州人最喜欢的晨练地点之一

可“吸日月之精华”

除了葛洪,历史上与抱朴道院有关的名人,还有一位——南宋权臣贾似道。

南宋时,因自己的姐姐被宋理宗选为贵妃,贾似道以“国舅”身份跻身政治舞台,最终成为三朝宰相,权倾一朝。

抱朴道院当时已经作为御花园使用,名叫集芳园。被皇帝亲赐给了贾似道,可见他的地位之高。

于是,贾似道在道院内外大兴土木,建造了许多楼台亭榭,如集芳园、半闲堂等,他还搜罗了不少佳卉异草、珍禽奇兽,园中有秋壑亭、养乐园等,繁华奢侈,豪宅几乎占据整个葛岭。有诗云:“闻道朝中无宰相,果然湖上有平章”,讽刺贾似道在外有蒙古大举进攻、内部危机重重之时,作为宰相却置朝政于不顾,每日只知道在这里寻欢作乐。据说,当时他最喜爱的娱乐项目是斗蟋蟀。

抱朴道院内的红梅阁,相传也藏着一段贾似道的恩怨情仇。戏曲《红梅阁》和《李慧娘》讲的就是这个故事——一位被贾似道残害的女子李慧娘,最后化为鬼魂,孤胆奋战,对他进行复仇。不过历经千年风雨,贾似道建的半闲堂早已片瓦不存、了无踪迹。抱朴道院现存建筑是在明代重建的基础上历经修缮后形成的。

虽然抱朴道院屡经毁建,但炼丹古井仍在。出道院门,西侧墙外就能看到炼丹古井遗址,周围是古意森森的老树。

相传葛洪在葛岭建坛炼丹时建有一井,在此井中放置丹药,可使井水鲜甜恒温。据史料记载,明朝宣德年间,天大旱,百姓都来这口井中取水,等井水舀干了,发现井底有石匣、石瓶,瓶中还藏有丸药,有人吃了一粒后,活到了106岁。当然,现在已经找不到石匣和石瓶了。

离开炼丹古井,跟着导览牌再往山上走一段,就是葛岭的最高处初阳台,相传这里是葛洪炼丹的地方,因为可以晨看日出、夜观天象,“吸日月之精华”。初阳台原名葛岭朝暾,是西湖十八景之一,杭州人都知道,要看西湖日出,首选就是初阳台,这里也成为了杭城市民最喜欢的晨练地点之一。似乎在这里锻炼身体,也能如当年葛洪一样,修炼到一些“真气”。来都来了,大口深呼吸,然后身心舒畅,一路下山,再次回到北山街车水马龙的热闹人间。

关于西湖的秘密,在全新发布的《杭州Discovery·再西湖》书中还有许多。

2023年6月24日杭州西湖日,“杭州Discovery”栏目推出的首部汉英双语图书——《杭州Discovery·西湖》正式出版,收获了社会各界读者的好评,该书还获得了2023年度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

书中不仅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景点,也有尚待挖掘追寻的秘境,图文并茂,视角独特,可以带你重新去认识、去寻找西湖的湖山佳处和人文底蕴。今年,姐妹篇《杭州Discovery·再西湖》全新亮相。

这本新书的内容是上一本的续篇,时空交互,亘古亘今,有景有情——如白堤是谁修的?这个问题白居易也曾问过;世外桃源赵公堤;西湖“香泥灰”堆出来的江洋畈;还有1200多岁的冷泉亭,千年白塔和百年铁路,西湖群山中的冷门月轮山等。

我们对西湖始终保持好奇之心和探索之意,关注她四季流转的绮丽风景,更在意她富有韵味的文化魅力。

《杭州Discovery·再西湖》或许会成为我们发现西湖、读懂西湖、更爱西湖的又一个理由。

新书首发,橙柿优惠价48元

(江浙沪包邮)

《杭州Discovery·再西湖》

去购买48元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