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总统李在明说不来中国参加阅兵了,理由是“行程冲突”,还提了“外交对等”,王毅三句话点破关键问题,这事没那么简单 李在明的日程表排得挺满,七八月访美,八月见日本首相,九月去联合国大会,可中国阅兵在9月3日,离联合国大会还有几天,真想过来,调调行程不是不行。 再说“外交对等”,拿2017年文在寅访华说事,可那时候是因为韩国部署“萨德”惹了麻烦,文在寅是去修复关系的,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 很明显这些都只是借口,真正的压力恐怕还是来自美国,毕竟美国刚要对韩国征25%的报复性关税,连原定的会谈都说取消就取消,韩国在这时候不敢得罪美国,也不难理解。 有意思的是李在明刚上台时,还说过“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甚至提过“台海问题与韩国无关”,当时大家还觉得他可能走中间路线,结果才半年,就在阅兵这件事上变了卦。 这前后不一,其实反映了韩国的难处:想靠美国保安全,又想靠中国搞经济,可这两头的需求有时候就是拧着的,美国要的是明确的站队,中国要的是实实在在的诚意,中间路线想走好,太难了。 李在明政府也不是没想过平衡,比如派个代表团过来,但这种“人不来,派代表应付”的做法,效果恐怕有限。 国与国之间打交道,尤其是这种重要的纪念活动,领导人亲自到场的分量,和派个代表团完全不一样,中国这边看重的是态度,你不来,哪怕说得再好听,也难免让人觉得诚意不够,而美国那边呢,看到韩国想两边不得罪,说不定还会进一步施压,逼它选边站。 这么一来,韩国可能两边都落不着好。 王毅外长说“避免摇摆”,这话点得很准,韩国现在就卡在这,国际关系里,“墙头草”的做法,往往是最吃亏的,你看新加坡、越南,都是有自己明确立场的,该合作合作,该坚持坚持。 韩国要是总在中美之间晃来晃去,时间长了,中国可能觉得它不可靠,美国也未必真把它当自己人,最后可能被边缘化。 韩国的核心利益还是得靠自己拿主意,是继续被美国牵着鼻子走,还是真正拿出“战略自主性”,在中美之间找到一个稳当的位置,这才是李在明政府该认真想的。 阅兵这事只是个缩影,后面的路怎么走,才更关键。
对中国降格了!九三大阅兵马上就要开始了,中国给周边国家都发了邀请,韩国当然也在其
【5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