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国军各种“神操作”屡见不鲜,其中不乏有黄维、杜聿明等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神操作”,也算是国军失败的一个原因。 先说黄维,黄维兵团在被中野包围前,其实就已经发现了解放军在侧翼活动。为此黄维还召开军事会议,商量如何应对。 第十八军军长杨伯涛建议说,继续执行老蒋的计划,去宿县与杜聿明会师的计划行不通,只会被四面包围,不如趁共军尚未合围,星夜向铁路线急行军,这样既能取得补给,还可与李延年兵团汇合。 于是,黄维连夜决定全军后撤,向铁路线方向转移。 然而,杨伯涛将转移事项部署完毕后,黄维却迟迟不下决定。原来,黄维派了一名作战处长乘着吉普车去向第八十五军传达转移的命令,结果这个处长却失联了(可能连人带车跑路了)。 黄维倔强地表示,一定要找到此人。 一直磨叽到第二天中午,还是没有查到作战处长去哪儿了。 就在这拖延的十几个小时里,解放军已侦知黄维有缩回去的意图,于是立即全线出击,从四面八方扑过来。 等到下午十六时,黄维终于下令转移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再说杜聿明,杜聿明从徐州撤退时,打的如意算盘是:让黄维兵团牵制住解放军,杜聿明集团则迅速向河南永城移动,并进至永城到蒙城、涡阳、阜阳间,依托淮河,再伺机向解放军进攻,从而解救黄维。 这个计划成功的关键在于决不能恋战。因为担心蒋介石会命令他率军救援黄维,那样结果只能是自己和黄维都被解放军吃掉,于是事前专门飞往南京做蒋介石的工作,还拉上何应钦与顾祝同一起当说客。最终,蒋介石同意了杜聿明的方案。 当杜聿明终于带着大军拼命撤退时,自以为逃出生天时,蒋竟然让飞机空投一封亲笔信,要求杜部停止前进,立即前去解救重围中的黄维兵团。 据杜聿明回忆说,他当时第一反应是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一想到如果自己不去救黄维,而自己的部队又在中途受解放军截击而损失,蒋一定会让自己来背徐蚌会战失败的锅,一犹豫,加上邱清泉极力主张服从领袖,终于下令大军停止前行,最后悲剧了。 空投亲笔信,这比当年宋高宗的十二道金牌还厉害。 再说一个关于杜聿明的,早在杜聿明决定撤出徐州时,就制定了一个完美的计划,核心内容说是要采用“滚筒战术”,各部队逐次掩护前进,只要神不知鬼不觉地行动,七天时间足以跳出解放军的包围圈。 但是,杜聿明虽然一再强调此次军事行动要严格保密,却震惊地发现,整个徐州城似乎都知道了撤退的消息。 先是国防部保密局(军统)的特务们在徐州破坏重要设施和物资,由于爆炸的动静太大,整个徐州城都听到了。 接着是国军士兵们开始疯狂抢购绳索扁担,征用车辆。当士兵们冲进各家银行“征用”现金时,意外发现所有银行都已经人去楼空,并且带走了所有的财产--这说明商人的消息比军队更快。 结果撤退时,整个徐州已经大乱,根本无法组织其有序的撤退,各部队各自为战,根本没有统一的指挥。更有三十多万非军事人员--国民党的政府公务员、学生、市民等跟随军队行动,这些人导致道路堵塞,使得撤退的速度很慢。 还有个官瘾极大的李祢,为了过把官瘾,简直是连命都不要。 黄百韬集团覆灭后,国军第六十四军也就不复存在,时任第十三兵团司令李祢看准机会,就要求杜聿明将六十四军的番号给十三兵团。 要知道,当时杜聿明集团已被解放军层层包围在陈官庄,所以对于李祢的这个要求,是既诧异又恼火,不过最终还是同意了。 于是,李祢在吃饭都成问题的包围圈里,大过了一把官瘾,先是提拔自己的亲信李荩宣为六十四军军长,然后从师长、副师长、团长、副团长一直到连排一级,统统任命了一遍。 任命完一看,有官没有兵,于是将一支跟随国军撤退的地主“还乡团”武装,加上收容的散兵,凑了四千多人,勉强拉起了队伍。 可惜,李祢任命的大小军官们还没上任,解放军就攻破了陈官庄,第六十四军第二次覆灭。 最后再说说杜聿明的被俘经过,也是值得一提。 解放军发起总攻后,杜聿明与随行十几名军官狼狈逃窜,一行人慌不择路,来到了华野四纵十一师卫生处的驻地附近。 他们的行踪被一老农发现,杜聿明慌忙摘下一枚金戒指,嘱咐老农保密。 谁知这老农毫无诚信,转身就报告给了十一师卫生处。不过,卫生处里只有两名年轻的通信员,两人前往查看,见杜聿明等人则携带汤姆枪、卡宾枪等美式装备。 但两个小通信员沉着冷静,一人大喊“举起手来”,同时假意对另一人说“通知二排上去从侧面警戒”。 杜聿明等人吓得纷纷丢下枪,乖乖投降。 这也该算是杜聿明打的最后一仗,虽然对手只是两个年轻的战士。 杜聿明的被俘经过,跟王耀武颇有些类似,当初济南战役结束后,王耀武乔装打扮突围出城,都已经跑到了寿光境内,结果就因为上厕所用了几张张高级手纸,被警惕性极高的老百姓发现,迅速上报了解放军,最终王耀武被俘。
淮海战役中,国军各种“神操作”屡见不鲜,其中不乏有黄维、杜聿明等人,从某种程度上
史晓生追寻历史
2025-08-02 00:17:51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