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其中北欧五国中,有四国被免签,唯独不给瑞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 先说说免签政策本身。中国这些年一直在扩大免签范围,目的很明确: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和投资者,促进经济交流。比如 2023 年对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免签后,短短几天就有近 7000 人次通过免签来华,效果立竿见影。北欧国家本来就是热门旅游目的地,丹麦的童话、芬兰的极光、冰岛的火山,都是中国游客向往的地方。但瑞典为啥就成了例外呢? 这就得从瑞典最近的 “小动作” 说起。2025 年初,瑞典政府发布了一份涉藏涉疆报告,无端指责中国,说新疆存在 “强迫劳动”,西藏 “人权状况” 有问题。这种毫无根据的抹黑,立刻遭到中国外交部的驳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西藏、新疆事务纯属中国内政,瑞典的做法是 “污蔑抹黑,有违事实”。更过分的是,瑞典的中国国家知识中心还发布报告,在台湾问题上歪曲事实,甚至展示错误的中国地图,这直接触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 除了政治上的不当言论,瑞典在商业合作上也让中国寒了心。早在 2020 年,瑞典就以 “国家安全” 为由,禁止华为参与 5G 网络建设。华为多次上诉,瑞典法院却在 2025 年驳回了请求,坚持要拆除已安装的华为设备。这对华为来说损失不小。此外,这种歧视性政策破坏了中瑞之间的互信。要知道,华为在 5G 领域的技术全球领先,瑞典的做法说白了就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 再看看其他北欧国家。芬兰和中国签了联合工作计划,在低碳发展、科技创新等领域合作紧密;冰岛和中国有自贸协定,双方贸易往来频繁;丹麦、挪威也在多个领域和中国保持着良好合作。这些国家没有像瑞典那样在敏感问题上挑衅,自然更容易获得免签待遇。而瑞典一边享受着中国市场的红利,一边在政治上搞小动作,这种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的做法,中国自然不会惯着。 有人可能会说,免签不过是个旅游政策,影响能有多大?其实不然。签证政策有时候就是一面镜子,能照出两国关系的冷暖。中国这次区别对待瑞典,释放的信号很明确:在国际合作中,政治互信是基础,任何损害中国核心利益的行为,都要付出代价。瑞典被排除在外,表面上看是少了点旅游收入,实际上是在国际舞台上丢了面子。 当然,中国也不是一味地 “惩罚”。对于那些尊重中国核心利益、愿意合作的国家,免签政策一直敞开大门。就像芬兰,不仅被免签,还和中国在清洁能源、循环经济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这说明中国的外交策略很务实:合作共赢是目标,但前提是相互尊重。瑞典这次被 “冷落”,其实是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国际交往中,说话做事得有分寸,否则再好的合作机会也可能溜走。
伤害性不高,侮辱性极强!中方决定扩大免签国家范围,其中北欧五国中,有四国被免签,
瑶光沐蕙芷
2025-08-01 20:09: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