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关于日本的一系列书籍。简单分享了几本书后,有些人说我“媚日”。解释一下

互联俊明 2025-08-01 18:31:45

最近,在看关于日本的一系列书籍。简单分享了几本书后,有些人说我“媚日”。解释一下,绝不是那样。

喜欢看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连续几年去日本,走了东京、大阪、神户、京都、和歌山、奈良等城市后,我突然对它们的某些社会现象感兴趣。比如,为什么社会秩序整体上井井有条(当然,最近比较乱,接连发生针对中国人的恶性事件)?为什么在大阪最核心的区域连个垃圾桶都不容易找到?为什么那些人在公共场合普遍很安静?为什么它的垃圾分类这么严?为什么它们都在开A0级的车?为什么那些老头七八十还在工作?……

二:我所关注的一系列书籍,里面讲述日本今天面对的现实困境是什么,包括制造业的败北、半导体产业的衰退、互联网浪潮下它完全缺席、老龄化、少子化……

三:产生的现象,对我们今天的借鉴意义?虽说中日国情不同,但它走过的某些岔路,我们今天在或多或少的经历。我们该怎样跳出那个陷阱?又该怎样走自己的路?目前什么产业对普通人会有更多机会?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包括优衣库、无印良品等平价品牌都是在最近二三十年发展起来的?大阪心斋桥附近有特别多卖二手奢侈品的店,这是否与经济周期或消费观念有关?

去了好几次后,我突然有种好奇心,下次要去的话, 会去它们偏远的乡村看看。在日本核心城市及周边,房屋总体给人的感觉是整洁,几乎每个家庭的花草树木修葺得特别整齐,屋门屋外的装饰很有想象力。不知道那里真实的农村是咋样?

之前看报道,它们各地的年轻人,都纷纷涌入东京、大阪等城市,只有众多高龄老者还守着农田,守在空屋。我一直觉得,偏远的乡村,才是社会结构性问题最赤裸的现场。我想亲眼看看,世界上老龄化、少子化最严重的日本偏远农村,究竟是怎样一幅画面?这不仅关乎日本,这是东亚每一个高度城市化、老龄化社会命运的预演。

0 阅读:0
互联俊明

互联俊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