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6月,国军少将陈中柱战死后,头颅被日军割下带走。 陈中柱怀孕的妻子,带着女儿,冒死来到泰州,向日军司令当面索要丈夫的头颅。 王志芳把仅四岁的女儿陈璞紧紧搂在怀里,粗布褂子下,七个月大的肚子沉甸甸坠着。 没人知道,那天王志芳揣着什么上路的。有人说她藏了把剪刀,万一不成,就抱着鬼子同归于尽;也有人说,她贴身裹着陈中柱的半块怀表,那是他们成亲时,他用三个月军饷换的。从乡下到泰州城,二十多里路,她走得比谁都稳,怀里的陈璞哭累了睡,醒来扯着她的衣角问“爹爹呢”,她就低头抹把汗,说“爹爹在跟坏蛋打架,妈妈去叫他回家”。 认识陈中柱那年,王志芳才17岁。他是河北人,打小跟着父亲练武术,后来投了军,一身硬骨头。1937年鬼子打进江苏,他带着部队在鲁苏皖边区打游击,今天炸个炮楼,明天端个哨所,成了鬼子眼里的“钉子”。有人劝他“留条后路”,他指着地图上的泰州城骂:“我老家早没了,这里就是我的根,拼了命也得守住!” 王志芳懂他的犟。怀陈璞那年,他三个月没回家,回来时军装破了七个洞,胳膊上还缠着绷带,却从怀里掏出块花布,咧着嘴笑:“给娃做件小褂子。”她没哭,连夜把布缝成了小袄,藏在枕头下,就怕哪天他回不来,娃还有件爹给的念想。 1941年的夏天来得早,麦子刚黄,鬼子就纠集了三千多人,把陈中柱的部队围在了泰州郊外的唐家甸。他知道这是死战,给王志芳写了封信,只有两句话:“我生是中国人,死是中国鬼。你带好娃,等着天亮。”信送到时,他已经带着敢死队冲了三次,子弹打光了就用大刀,最后被炮弹掀翻在阵地前。 鬼子割走他头颅的消息传来,王志芳没哭出声。村里的老人劝她:“女人家,忍了吧,跟鬼子讲道理,是拿命开玩笑。”她摸着肚子里七个月的娃,又看了看怀里攥着小袄的陈璞,突然站起身:“他是抗日死的,头颅不能落鬼子手里。我是他媳妇,我去要。” 进泰州城那天,城门的鬼子端着枪拦她,看见她怀里的孩子和隆起的肚子,骂骂咧咧地让开了。日军司令部的院子里,刺刀闪着寒光,十几个鬼子盯着她,像看一只送上门的猎物。司令是个矮胖子,坐在椅子上跷着腿,用生硬的中国话问:“你男人是八路?” 王志芳把陈璞往身后藏了藏,挺了挺肚子:“他是国军少将陈中柱,打你们的。” 胖子愣了下,大概没见过这样的女人,冷笑一声:“他死了,你要什么?” “我要他的头。”王志芳的声音抖了下,却没低头,“你们不是说自己‘文明’吗?连死人的尊严都要抢?他是中国人,我要让他全须全尾地入土。” 院子里静得能听见风吹树叶的声。有个鬼子兵想上前推她,被胖子抬手拦住了。他盯着王志芳看了半晌,突然拍了拍手,让人把一个木盒拿了出来。 打开盒子的瞬间,王志芳的腿一软,差点栽倒。陈璞吓得哭起来,她死死咬住嘴唇,血渗出来也没吭声,只是伸出手:“谢谢司令‘成全’。” 没人知道那鬼子司令为什么会还回头颅。有人说他怕王志芳真拼了命,在城里闹大了不好收场;也有人说,他是被这个怀着孕、抱着娃的女人镇住了。 王志芳抱着木盒往回走,太阳把她的影子拉得很长。陈璞在她怀里问:“妈妈,这是爹爹吗?”她嗯了一声,眼泪终于掉下来,砸在木盒上,“是爹爹,我们带他回家了。” 后来,王志芳在乡下把两个孩子养大。小的那个男孩,她取名“陈忆中”,意思是别忘了他爹。1983年,陈中柱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墓碑上刻着他的名字,旁边紧挨着王志芳的名字——2005年,她走完了86岁的人生,临终前嘱咐孩子:“把我跟你爹葬在一起,这辈子,我没让他孤单。” 一个女人,凭着身孕和幼童,敢闯虎穴要回头颅。是爱?是恨?或许都是,又或许,在那个国破家亡的年代,这就是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硬气——哪怕只剩一口气,也要守住尊严,护住家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941年6月,国军少将陈中柱战死后,头颅被日军割下带走。 陈中柱怀孕的妻子
佳佳怡
2025-08-01 16:35:5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