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军费,这两年涨得跟东京的地价一个脾气——不讲道理地往上冲。嘴上是“防御升级”,手里却在悄悄开辟新战场。这次的舞台搬到了轨道上,一份名叫《太空防御指南》的文件,听着像科幻片,翻开才发现是老掉牙的桥段:指着中国和俄罗斯,说你们在搞“杀手卫星”,能摧毁别国卫星,威胁太空安全。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证据?没有。连一张模糊到像像素马赛克的照片都省了。可日本要的不是证据,是理由。理由一旦立住,剩下的就顺理成章——加预算、加项目、加速度,把太空当成下一个军事前沿。 这招一甩出去,媒体自然闻风而动。“太空武器化”这四个字足够刺眼,能挑动任何国家的神经。但看得出,这并不是随口一说的新闻噱头,而是按部就班的剧本。果然,第二天中国外交部直接接招。郭嘉昆的回应不长,两句就把话说死:夸大威胁,是为了给扩军找借口;打着防御旗号搞武器化,才是真正的威胁。这不是外交套话,而是摆明告诉对方——我们清楚你在干什么。 日本的手法,其实早已露底。这几年军费连续飙升,2023年破了GDP 1%的战后天花板,2024年还往上加。钱砸在哪?太空、网络、无人化武器,这些未来冲突的关键领域。他和美国的捆绑合作,不仅是共享情报,还在联合开发能直接用于军事的太空技术。 别看表面写着“防御”,骨子里是在抢制高点。防卫装备厅在推进抗干扰卫星、太空拦截系统,还打算发射所谓的“保镖卫星”——名义上保护本国卫星,其实只要改个算法,就能变成轨道武器。卫星星座计划更露骨,几十上百颗小卫星织成网,实时盯着全球目标,打击链一旦接上,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前沿部署。 还有针对中俄的高超音速武器追踪技术。对外说是防御准备,实际上,这种能力一旦到手,不仅能防,还能盯、能导、能打。每一步都踩得很细,伪装得很巧,但方向没变——就是往军事化的轨道上推。 更讽刺的是,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本该反思的年份,日本却在加速突破和平宪法的限制。熟悉的手法——制造外部威胁,动员国内情绪,然后让扩军看起来是“不得不”。这是它历史上用过无数次的招数,只不过这次换了个舞台。 所谓“杀手卫星”只是开胃菜,真正的棋盘是未来的太空制高点。谁能在轨道上掌握主动权,就能在地面上左右战局。这一点,日本很清楚,美国更清楚。所以两国的合作不是单纯的“伙伴关系”,而是互相利用——美国需要一个亚太的棋子,日本想借机摘掉战后镣铐。这是一笔各取所需的交易,代价是整个地区的安全被拖上了赌桌。 中国的底线一直很稳:外空和平利用,反对军备竞赛,推国际规则。不是退让,而是告诉所有人——这是红线。碰到了,就别指望还能当作没事发生。 问题在于,日本总觉得自己还能踩着这条线试探。可亚洲的格局早就不是上世纪的模样了。今天的中国,不会被一纸文件或者几句舆论带节奏;今天的周边国家,也不会眼看着日本把太空变成潜在战场而无动于衷。 历史的账本没有过期。八十年前那场结局,日本应该还记得。区别在于,这一次,不会有人替它收场。 参考资料:《 外交部:日本打着防御旗号发展外空武器,威胁外空安全与稳定-环球网 》
日本的军费,这两年涨得跟东京的地价一个脾气——不讲道理地往上冲。嘴上是“防御升级
秋恒看军事
2025-08-01 16:23:1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