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说:“在我刚当上院长不久后,有个演员就跟我谈话,跟我拍

优优谈过去 2025-08-01 15:18:18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冯远征说:“在我刚当上院长不久后,有个演员就跟我谈话,跟我拍桌子,就拍了一下站起来说,北京人艺养不活我,听到这话,我当时第一句话就说,我说你可以走,辞职吧,别干了。 [凝视] 北京人艺院长冯远征最近又成了热议焦点,起因是他三年前处理演员闹事的往事被重新翻出,当时那句直白的回应“你可以辞职”让网友直呼痛快。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一位知名演员在会议上公开抱怨剧院待遇不够,言辞激烈。冯远征当时的回应很简单,既然觉得剧院养不活自己,那就可以选择离开。这种不留情面的管理风格在当时引起不小争议。 这位演员的情况在圈内其实很典型,一边拿着剧院的固定工资,一边在外面接商演赚外快,收入远超院内的老艺术家。但即便如此,仍然对剧院的薪酬制度不满意,希望能够两头通吃。 冯远征上任后确实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恢复了演员的基本功训练,对台词功底不达标的演员实行扣薪制度。演出期间严禁接私活,一旦发现就取消演出资格。这些规定对习惯了自由接活的演员来说确实是个挑战。 薪酬制度的调整可能是改革中最核心的部分,不再单纯看名气和资历,而是根据在剧院的实际贡献和表演质量来确定待遇。演得多、难度大的角色拿钱就多,这让那些整天跑通告的演员在院内反而难以获得重要角色。 人艺还专门开设了表演特训班,邀请资深艺术家亲自指导,有年轻演员为了专心学习,主动推掉高价综艺节目,在剧院从小角色开始磨练,最终获得了主演机会。 那位当初闹事的演员后来也有了变化,停掉了大部分商业活动,开始认真研究经典剧目。在《茶馆》中扮演唐铁嘴时,表演获得了观众的认可。这个转变成了改革效果的一个缩影。 这种变化逐渐影响到了整个行业,越来越多的影视剧组开始青睐话剧演员,认为他们的基本功更扎实。一些表演培训机构也调整了课程设置,更注重基础训练而非包装宣传。 观众的反应最能说明问题。人艺的演出上座率明显提升,经典剧目场场爆满。有戏迷为了感受演员们的台词功底,同一部戏连看好几场。这种现象在以前并不多见。 报考剧院的艺术类学生数量也在增加,不少人直言就是被人艺的改革吸引而来。他们认为这样的环境更适合真正想要做演员的人。其他一些院团也开始效仿类似的管理模式。 冯远征的这次改革本质上是在重新定义演员这个职业的标准,想要赚快钱可以,但不能占着体制内的位置又心思全在外面。要当演员就要对得起舞台,对得起观众。 现在回头看,这种“刚性”管理确实产生了积极效果。话剧演员的整体水准在提升,观众也更愿意为高质量的演出买单,形成了良性循环。 不过这种管理模式能否在其他地方复制,还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毕竟每个团体的历史背景和现实条件都不相同。 你觉得现在演艺圈是否需要更多这样的“硬核”管理?那些片酬高但演技被吐槽的流量明星,是否也该接受类似的基本功考核?如果你是院团负责人,会如何平衡商业利益和艺术追求?   信源: 中国新闻网——演员冯远征谈在北京人艺40年:“人艺”教会了我“人”和“艺”;澎湃新闻——专访冯远征(下)|“在排练厅,不许叫我院长”

0 阅读:136

猜你喜欢

优优谈过去

优优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