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年8月1日,隨著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與上海錢業公會的一致協議,中國正式進入了銀幣全面統一的時代——袁世凱肖像銀圓(俗稱「袁大頭」)成為全國唯一法定銀幣。
這一天,是中國幣制邁向現代化、告別百年混雜貨幣體系的關鍵節點。早在1914年初,北洋政府即頒佈《國幣條例》,推行銀本位制度,發行由中央統一鑄造的銀幣。該幣重七錢二分,含銀率近九成,正面為袁世凱肖像,背面為嘉禾圖案,設計莊重,規格統一。
然而各地長期以來仍混用「龍洋」、「鷹洋」、各省私鑄銀元等舊幣,導致幣制雜亂。直到1915年8月1日,上述協議正式執行,全國各地停止一切舊銀圓流通,只允許袁大頭作為法定銀幣使用。從此,該銀圓迅速鋪展全國市場,成為交易、存儲與官方支付的標準幣制。
這不僅是一場貨幣政策的革新,更是一種國家主權的彰顯。銀質厚重、肖像明確、尺寸統一的「袁大頭」,在接下來的二十年裡成為最具代表性的中國硬幣。即便在1933年國民政府推動「廢兩改元」、紙幣流通興起之前,它始終是中國人民日常生活中最具信任感的貨幣之一。
歷史片段 安豐邑學歷史[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