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被张召忠说中了?掏空国库建造的2艘航母,如今彻底沦为废铁 英国皇家海军这两艘耗巨资打造的庞然大物,“伊丽莎白女王”号和“威尔士亲王”号航母,如今的日子相当不好过。它们不光花掉了英国纳税人海量的钱(约合550亿人民币),还成了让人头疼的大麻烦。 在财政层面,英国的国防预算分配存在严重结构性失衡,脱欧后,英国试图通过“全球英国”战略重塑国际影响力,将航母视为核心工具。 然而,2025年国防预算虽增至598亿英镑,却面临220亿英镑的财政缺口,经济增长预期从2%腰斩至1%,迫使政府在削减福利与增加军费间艰难取舍。 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使得航母项目在建造阶段就因预算超支被迫妥协——取消弹射系统、改用性能较弱的F-35B舰载机,直接导致航母作战能力缩水。 更严峻的是,两艘航母每年维护成本高达数亿英镑,相当于每天烧掉数十万英镑,而英国海军同期却因经费不足被迫退役多艘主力舰,形成“保航母而弃舰队”的畸形局面。 技术层面的妥协埋下了致命隐患,为压缩成本,英国在航母建造中降低材料标准与工艺要求,导致结构性缺陷频发。 例如,螺旋桨轴的安装误差、动力舱防水设计的漏洞,使得威尔士亲王号服役后长期处于“修了漏、漏了修”的状态,甚至出现拆用姊妹舰零件维系运作的荒诞场景。 这种“带病上岗”的模式,不仅使航母频繁因故障错过关键任务,更严重削弱了舰员士气与公众信任。 与此同时,英国国防工业体系的衰退加剧了技术困境——曾经引以为傲的造船业,如今连传动轴校准等基础工艺都难以保证,暴露出整个产业链的系统性崩溃。 战略定位的模糊性进一步放大了资源浪费,英国试图通过航母在印太地区彰显存在感,却忽视了自身投射能力的局限性。 2025年威尔士亲王号的印太部署,虽名义上联合12国力量,实则依赖美国提供后勤支持与舰载机联队,本质上是“搭便车”式的战略表演。 这种对外依赖不仅削弱了英国的战略自主性,更暴露出其在高端装备领域的空心化——从F-35B的维护到无人机系统的整合,英国几乎完全受制于美国技术体系,一旦盟友政策调整,整个航母打击群将陷入瘫痪。 人员与训练体系的崩塌则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英国海军目前面临35%的人员缺额,技术熟练的水手与工程师严重不足,导致航母日常维护效率低下。 更讽刺的是,在航母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时,英国却因财政压力削减军事院校投入,形成“人才流失—维护困难—事故频发—预算压缩”的恶性循环。 这种结构性衰退,使得即便航母勉强出海,也难以形成有效战斗力——2025年北约演习中,伊丽莎白女王号因人员操作失误导致舰载机坠毁,暴露了训练体系的严重缺陷。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英国试图以航母为支点撬动全球影响力,却忽视了当代战争形态的变革,在人工智能、网络战等新兴领域,英国投入仅占装备预算的10%,远低于航母维护的巨额开支。 这种“重硬件、轻软件”的思维,使得两艘航母在技术迭代浪潮中迅速落伍——当全球主要海军开始探索电磁弹射与无人舰载机时,英国却仍在为解决螺旋桨漏水问题焦头烂额。 英国航母的困境,本质上是帝国余晖下的战略误判,在国力衰退的背景下,强行维持全球海军的架子,最终只能让两艘航母沦为昂贵的摆设。 这种教训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军事力量的价值不在于规模,而在于与国家战略目标、经济实力的精准匹配。 当英国为两艘航母掏空国库时,或许更应反思:在多极化的世界格局中,这种“大炮巨舰”的思维,究竟是复兴的象征,还是衰落的墓志铭?
真被张召忠说中了?掏空国库建造的2艘航母,如今彻底沦为废铁 英国皇家海军这两
万事浮华
2025-08-01 10:05:27
0
阅读: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