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应终于来了,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印度政府“外资杀猪盘”的品牌终于被国际认

万事浮华 2025-08-01 10:05:27

报应终于来了,经过十几年的“不懈努力”,印度政府“外资杀猪盘”的品牌终于被国际认可,2025年第二季度的印度外资净流入暴跌超90%。印度政府因此赶紧着手调整策略、加大国际公关和宣传。可不管再怎么用“十四亿人口大市场”,谁也不会傻到再次跳入这个外资泥潭。 印度这波外资暴跌98%的惨状,说白了就是自己作出来的苦果,你说你一个国家,招商引资本是好事,可印度偏要把这事儿玩成“钓鱼执法”。 早年靠“十四亿人口大市场”的噱头吸引外资,等人家真金白银投进来了,就开始各种刁难——今天改政策明天加税,活活把外企当成了待宰的羔羊。 现在报应来了,外资跑得比兔子还快,第二季度直接暴跌98%,这数据简直把印度政府的脸都打肿了。 要说印度政府的“外资杀猪盘”策略,那可真是“二十年磨一剑”,早年为了吸引外资,又是给优惠政策又是画大饼,什么“印度制造”“数字印度”喊得震天响。 可等外资企业前脚刚把工厂建起来,后脚就被各种奇葩政策折腾得死去活来,今天说你环保不达标,明天查你税务有问题,甚至连商标侵权这种莫须有的罪名都能扣上来。 最绝的是,印度政府还擅长“法律追溯”,十年前的旧账都能翻出来重新算,硬生生把外企的利润榨得干干净净,这种“先甜后苦”的套路,连华尔街的老狐狸都直呼内行。 可外资也不是傻子,被坑了几次之后,大家都学乖了,2025年第二季度的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外资净流入暴跌98%,这相当于全球资本用脚投票,集体给印度贴上了“投资黑洞”的标签。 更讽刺的是,印度政府这会儿急了,又是降关税又是搞宣传,可谁还敢信?就好比一个骗子被揭穿后,再怎么发誓“这次是真的”,也没人会把钱交到他手里。 印度的问题,根子上还是出在政策的不确定性上,今天一个政策,明天一个文件,朝令夕改的速度比翻书还快,外企在印度投资,就像在雷区里跳舞,随时都有被炸得粉身碎骨的风险。 更要命的是,印度的官僚体系效率低下,各种审批流程能拖上几年,活活把企业拖死,你说你一个国家,连基本的营商环境都保证不了,凭什么让外资留下来? 还有那让人头疼的税务问题,印度政府简直把外企当成了提款机,今天说你关税没交够,明天查你消费税有漏洞。 最夸张的是,德国大众汽车在印度被追缴14亿美元税款,这都够再建几个工厂了,这种“天价税单”不仅让企业血本无归,更寒了国际投资者的心,大家心里都清楚,在印度做生意,赚的钱随时可能被政府以各种名义拿走,谁还敢长期投资? 印度政府现在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又是降关税又是搞国际公关,可这些措施根本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关税降了可以再涨,宣传做得再好也掩盖不了政策的缺陷,外资要的是稳定的投资环境、可预期的政策和公平的竞争环境,而这些恰恰是印度最缺的,就好比一个病人,光吃止痛药不治病根,早晚得一命呜呼。 更可笑的是,印度政府还幻想着用“十四亿人口大市场”来挽回外资,可问题是,市场再大,如果外企赚不到钱,那又有什么意义? 印度的基础设施落后、产业链不完整,再加上官僚主义和腐败,就算有十四亿人,也很难转化成真正的消费能力,说白了,印度就是一个“纸面大国”,外表看起来光鲜亮丽,内里却是千疮百孔。 现在的印度,就像一个被戳破的气球,外资撤离的趋势已经无法逆转,就算印度政府现在把关税降到零,也很难再吸引到大规模投资。 因为国际资本已经用脚投票,给印度贴上了“不可信任”的标签。而这种信任一旦失去,就很难再找回来。 印度的教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想吸引外资,靠的不是花言巧语,而是实实在在的政策和环境, 如果总是想着“坑一把就跑”,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现在的印度,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0 阅读:0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