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37年,当南京守军接到撤退命令时,粤军66军军长叶肇抽出佩刀,没人知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01 00:28:26

[太阳]1937年,当南京守军接到撤退命令时,粤军66军军长叶肇抽出佩刀,没人知道这支衣衫褴褛的残兵,竟然真的撕开日军铁桶般的包围圈。 (参考资料:2017-04-13 抗日战争纪念网——记云浮籍著名抗日将领叶肇: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 1937年的中国,一支军队和它的将军一同跌入了深渊,仅仅一年后,他们又从深渊里爬了出来,在另一个战场上,打出了一场足以载入史册的胜利。 这支部队是粤军第66军,将军是叶肇,他们的故事,要从南京说起。 那年九月,66军刚从淞沪战场上拖着残破的身子撤下,还没喘口气,就接到了增援南京的死命令。 他们和同为粤军的83军,作为援军主力,在句容一头撞上了日军第16师团。一场血战下来,两支部队只能退入南京城,参与城防。 然而,南京的结局,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12月12日,随着守城司令唐生智一声突围令下,城内十几万国军瞬间炸了锅,绝大多数人都把希望寄托在渡江上,结果江边船少人多,成了日军机枪和屠刀下的活靶子。 幸好,叶肇和83军军长邓龙光脑子还算清醒,他们看透了江边的死路,当即决定,两个军合兵一处,从日军的正面封锁线杀出去。 这条路同样尸骨累累,但毕竟是一条活路,他们成了南京突围中,建制尚存、人数最多的部队。 可是,作为军长的叶肇,却在混战中跟主力部队跑散了,他和参谋长黄植南只能换上便装,混在难民里逃命。 谁知半路上还是被日军抓了壮丁,堂堂一军之长,竟沦为给鬼子挑担子的苦力,这份耻辱,像刀子一样刻在了叶肇心里,他暗暗发誓,这笔血债,必须血偿。 逃出日军魔爪的过程,更是九死一生,他和参谋长躲进废弃的碉堡,饿到发昏时,竟在路边发现一堆被人啃过的红薯皮,两人也顾不上干净,狼吞虎咽地塞进嘴里,总算捡回一条命。 夜里躲进一个村子,好心的老太太把他们藏进柴草堆,眼看着日军往屋里扔手榴弹,枪声就在耳边响,最后,他们靠着难民的接济和掩护,再次被日军抓去当挑夫,靠着装怂和机警,才抓住机会逃进了上海租界,辗转回到广州。 不久后,叶肇在中山纪念堂做了一场报告,亲口讲述了这段逃难经历,台下的官兵听得咬牙切齿,这位将军把个人的耻辱,变成了整个部队复仇的火种。 时间一晃,就到了1938年9月,狂妄的日军第106师团,一头扎进了赣北的万家岭山区,企图抄近道直取武汉,他们没想到,抗日名将薛岳已经在这里张开了一个巨大的口袋,十几万国军正等着他们自投罗网。 口袋阵初步合围后,薛岳发现兵力仍有缺口,急调驻守在庐山的叶肇第66军,任务是彻底封死袋口,断敌退路。 憋了一年怒火的广东子弟兵们求战心切,接到命令后立刻开赴前线,直扑日军第106师团的核心阵地,10月9日,蒋介石亲自下令,要求务必在当天全歼该敌,为“双十节”献礼。 叶肇顶着压力,亲自到前线用望远镜观察,他发现一个叫刘鞔鼓的村子很不对劲:摩托车来来往往,军官进出频繁,屋顶上还有天线,多年的战场直觉告诉他,这八成就是敌人的师团指挥部。 当晚,叶肇把自己的亲弟弟、时任团长的叶赓常叫来,交给他一个任务:组织一个五百人的敢死队,趁着夜色摸进村子。 为了在黑暗中分清敌我,所有队员都脱掉上衣,光着膀子,命令很简单:摸到光膀子的,拍拍肩膀一起上;摸到穿衣服的,一刀了账。 那一夜,喊杀声震天,敢死队像一群猛虎冲入羊群,一度突进到距离日军第106师团司令部不到一百米的地方。 可惜夜太黑,自身伤亡也大,没能发现那就是师团长松浦淳六郎的指挥所,据战后日军俘虏交代,当时松浦已经准备好焚烧军旗和切腹自尽。 最后是冈村宁次不顾一切,派飞机冒险夜航,用炸弹和照明弹硬生生撕开一条口子,松浦才带着少数残兵逃了出去。 即便如此,大局已定,到10日凌晨,66军彻底攻克万家岭主阵地,此役,日军第106师团几乎被全歼,创下了开战以来一个整建制师团被基本消灭的唯一战例。 这场“万家岭大捷”,让全国人心为之一振,战后,66军被授予“钢军”荣誉旗,叶肇本人也被誉为“国之干城”。 从南京的溃败屈辱,到万家岭的浴血荣光,只用了一年,这当中没有什么奇迹,无非是一个跌到谷底的将军,把个人的耻辱和国家的危亡,变成了复仇的全部动力。 这支部队的魂,就是在南京的死人堆里,被将军的耻辱和士兵的冤魂淬炼出来的。

0 阅读:0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