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98年,张万年出访美国,当他刚踏进美国宁堡陆军基地,一个美军司令突然跳了出来死死搂住他的腰大喊:“ 哎呀,我今天可把你抓到了!” (参考资料:2014-02-14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1998,张万年访美的历史细节) 高层军事访问,本该是严肃的外交场合,字斟句酌,步步为营,可谁也没想到,当中国军事代表团踏上美国土地,一场精心安排的行程,从一开始就被一个出人意料的拥抱彻底打乱了。 地点在佐治亚州的美军本宁堡陆军基地,主角是中国上将张万年和时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的沙利卡什维利将军。 两人一见面,沙利将军便一个箭步冲上前,一把抱住张万年,用近乎喊出来的音量激动地说:“总算抓到你了,当年在越南,我当侦察兵,满世界找你都没抓到,今天可跑不掉了!” 这番话和这个熊抱,让在场的中美官员都愣住了,然而,惊讶很快就变成了会意的笑声,一段尘封三十年的战场往事,也因此浮出水面。 原来,1968年的溪山战役,当张万年作为军事顾问在越南南方考察时,沙利卡什维利正是一名年轻的美军侦察兵,在同一片丛林里执行任务,两人是名副其实的沙场对手,在枪林弹雨中可能无数次擦肩而过。 三十年后,这对昔日的敌人以这种方式重逢,倒真应了那句“不打不成交”的老话,战场上的生死相搏,此刻竟化为和平年代里一份独特的惺惺相惜,这份突如其来的幽默和温情,也为接下来的访问定下了特殊的基调。 沙利将军的热情不止于此,他力邀张万年登上“布雷德利”战车,体验实弹射击,张万年将军也不客气,操作瞄准器动作娴熟,果断击发,“轰隆”一声,首发命中,紧接着第二发,再次精准命中目标。 两发两中的表现,引来在场美军官兵一片热烈的喝彩,告别时,沙利将军紧握着张万年的手,眼眶泛红,动情地说:“中国陆军了不起,美国陆军也了不起,希望我们两国的军人,永远不要在战场上相见。” 这番话,既是军人对军人的最高敬意,也道出了他们对和平最朴素的渴望。 当然,温情之外,访问的核心依旧是军事,美方显然对此行做了精心准备,一场全方位、立体化的美军实力展示就此拉开。 从陆军最先进的“数字化士兵”装备,到“发射后不管”的反坦克导弹和各型重炮,再到空军“红旗”演习的实战化对抗,以及F-15、F-16等主力战机的近距离观摩,美方几乎毫无保留地展示了其武装力量的“肌肉”。 访问的最后一站,是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斯坦尼斯号”,张万年不仅登上了这座海上巨无霸,还与一名值勤的黑人女兵闲聊了几句,甚至走访了一个海军合同兵家庭,深入了解美军的士官体系。 这趟行程,看的不仅是钢铁硬实力,更是其背后的制度与人。 然而,比先进装备更具冲击力的,是思想层面的碰撞,在世界闻名的西点军校,张万年受到了最高规格的接待。 校长丹尼尔·克里斯曼将军一见面就说:“将军,我们了解你,你爱兵如子,西点以严著称,但也同样强调爱兵。” 张万年则微笑着回应:“带兵打仗,不爱兵不行,不爱兵就带不好兵,这样的军队没有战斗力。这是古今中外的通则。” 他还巧妙地借用中国人“望子成龙”的观念,来比喻对高素质军事人才的培养,强调他们不可能在温室里长大,必须在近似实战的环境中摔打磨练。 当西点学员得知眼前这位中国将军曾亲历二战、解放战争、越南战争和边境反击战时,敬畏之情溢于言表。 克里斯曼校长请他为学员们讲讲优秀军人的品质,张万年坦诚地说:“我是中国军人,你们是美国军人,使命不同,但我认为,一个优秀军人必须具备两种品质。” “第一,忠诚,必须忠于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第二,勇敢,只有勇敢的战士,才称得上是优秀的战士。” 这番话掷地有声,赢得了全场雷鸣般的掌声,在这一刻,关于军人职业精神的理解,跨越了国界与意识形态,找到了最深刻的共鸣。 这次访问,远非一次简单的军事交流,它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即便国家之间存在分歧与竞争,职业军人之间却能因为共同的专业精神、对荣誉的追求和对战争残酷性的清醒认知,而产生一种特殊的尊重与理解。
[太阳]1998年,张万年出访美国,当他刚踏进美国宁堡陆军基地,一个美军司令突然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8-01 00:16: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