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牛的和尚”终于栽了,7月27日深夜,少林寺一纸通报把释永信从神坛直接拽进

森森视野 2025-07-31 22:14:26

“中国最牛的和尚”终于栽了,7月27日深夜,少林寺一纸通报把释永信从神坛直接拽进铁窗:挪用侵占寺院资金、违反戒律、长期与多名女性有染并育有私生子。消息一出,朋友圈不是震惊,而是齐刷刷一句——“他怎么才被抓?” 这不是群众刻薄,而是记忆太鲜活。2015年,同样是这些罪名,释延鲁等五人带着厚达几十页的材料进京实名举报,材料里写着:两亿善款去向不明、情妇名单、海外账户、豪车车牌,甚至连私生女的出生证明都附上了。当年调查组也成立了,最后给出的结论是“查无实据”,举报人被反咬“诽谤”,少林寺官网连夜挂出“造谣者必受佛惩”的声明。十年过去,罪名一字未改,只是当年护着他的那堵墙,如今自己塌了。 墙怎么塌的?把时间线倒回去看,比电视剧还精彩。 2025年春节后,释永信从国外飞回来,护照就被扣了;5月,郑州市、登封市宗教局、统战部派人常驻少林寺,名义是“协助管理”,其实就是贴身盯人。7月25日深夜,调查组直接把人从方丈室带走,动作快到寺里僧众都没反应过来。第二天,少林寺官网连夜撤下所有和释永信有关的活动照片,连功德箱上的二维码都贴上了“系统升级”的纸条。 更微妙的是,通报里那句“多部门联合调查”。纪委监委、公安、宗教、审计一个不少,说明账本、银行流水、甚至少林寺在海外注册的18家关联公司,早就捏在办案人员手里。十年前能全身而退,是因为少林寺每年门票收入几个亿、商标授权费上千万,背后站着地方GDP和“文化名片”的光环。如今经济增速换挡、文旅风口降温,少林寺这棵摇钱树不再是非保不可的“国宝”,反而成了“负面资产”。 墙倒众人推,黑料跟着井喷。网友扒出他2014年花4.5亿在澳大利亚买地,说是“建分寺”,结果地皮至今空着,附近居民只见过穿袈裟的旅行团拍照打卡;还有他曾经豪掷千万给某顶流女星开光演唱会,发票抬头堂而皇之写着“宗教文化交流”。这些旧账当年被“保护性降温”,如今全成了呈堂证供。 真正让人后背发凉的,是少林寺商业版图里那些“信众看不懂”的股权设计:旅游公司、演出公司、医药公司层层嵌套,最大股东是注册在英属维京群岛的离岸企业。每年无数游客往功德箱里投的香火钱,最后到底进了谁的口袋?十年前调查组说“正在核实”,十年后纪委直接冻结账户,答案已经写在银行回单上。 中国佛教协会7月28日火速注销释永信的戒牒,用词极重:“性质十分恶劣,严重败坏佛教界声誉”。白马寺印乐法师紧急接任方丈,第一件事就是把方丈室用铁皮围起来,连刻着“功德无量”的石碑都被红布遮得严严实实。 十年前,舆论问“为什么动不了他”;十年后,大家问“为什么现在才动”。答案其实写在每一张被扫码的香火钱里,写在每一辆开进景区的商务车上,写在每一次地方政府工作报告里那句“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20%”里。当少林寺的钟声变成收银机的“滴”声,当和尚的袈裟换成定制西装,塌的就不是一个人的名声,而是整个系统的脸。 官媒最新信息: - 财新网 2025-07-27《释永信官宣被查 少林寺产所有权管理权再成疑问》 - 中国佛教协会 2025-07-28《关于注销释永信戒牒的公告》 - 网易 2025-07-31《少林寺住持释永信戒牒被注销》 评论区留给你们:当年往功德箱里投的十块钱,现在是不是该给个说法?

0 阅读:59
森森视野

森森视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