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工会发文支持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办“托儿所”。30年河东,30年河西。当年把企业办学当成落后的管理模式,要求国有企业和学校全面脱钩。现在鼓励企业全面参与办学,校企融合。当年街道、企业的幼儿园全部关停,现在鼓励举办托儿所。 当年一股脑儿地让企业与学校脱钩,说是为了让企业专心搞经营,轻装上阵。可实际呢,企业是轻松了些,可社会教育资源一下子就紧张起来。很多职工子女上学成了难题,学校学位供不应求,家长们为了孩子上学到处托关系、找门路 。 再看看幼儿园关停潮。那时候觉得街道、企业的幼儿园不正规,质量参差不齐。可一刀切关停后,私立幼儿园收费高得离谱,公立幼儿园学位又有限,家长们只能干着急。而且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如今幼儿托育需求大增,这才发现当初步子迈得太急。 如今鼓励企业办学、办托儿所,是思路转变。就拿校企融合来说,企业了解市场需求,能给职业院校提供实践岗位和前沿技术,学生毕业后能直接上手工作,企业也能招到合适人才,一举两得。 有数据显示,参与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学生,毕业半年内就业率比普通院校高出近20% 。这就是实实在在的好处。企业办学也不是新鲜事,在职业教育发达的德国,企业参与办学的比例高达70%,培养出大量高素质技术人才。 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办托儿所,能解决职工后顾之忧。让年轻父母安心工作,也能提升生育意愿。毕竟现在很多人不敢生,就是怕孩子没人照顾。 但要办好也不容易。企业办学,师资从哪来?教学质量怎么保障?办托儿所,场地、幼师资质、安全管理都是问题。不能光喊口号,得有实实在在的支持政策,比如资金补贴、税收优惠,让企业有动力。 时代在变,政策也要与时俱进。过去的决策有当时的考量,但现在看来,有些做法过于仓促。现在重新调整方向,希望能真正解决教育、托育难题,而不是又一阵风。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西拉米回宫了,但日子不好过啥?那个消失好久的西拉米王妃竟
【2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