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以前,清朝堵住国门,生怕英国先进的技术进来;而今天,英国恨不得堵住国门,生怕中国人进来。 信源:观察者网——海外车情|英国出台电动车补贴政策,中国品牌或被排除在外 “日不落”政府最近高调宣布了一项新的补贴,最高可提供3750英镑,初衷是推动电动车出行。这听起来像是个好消息,可是当细则公布后,人们才发现事情没那么简单:这项补贴悄悄地将绝大多数“中国制造”排除在外。 官方给出的理由乍一看条条框框也像回事。不过,英国交通大臣在采访中却说得相当直白,他们“认为中国制造的车都不符合资格”。 这就很奇怪了,一项环保补贴,怎么偏偏就堵住了中国电动车的路?这究竟是为了地球,还是为了别的什么? 要看懂这番操作,就得先看看英国乃至全球汽车市场的真实图景。电动车是英国汽车市场增长最快的板块,今年上半年的渗透率已经攀升至21.6%。而在这场变革中,中国品牌无疑是主角。中国汽车出口量已连续两年位居全球第一,把曾经的汽车强国日本和德国都甩在了身后。 以比亚迪为例,它在人家地盘上崛起速度惊人:2023年销量还几乎为零,到2024年上半年就已售出近两万辆,同比暴涨超过500%。除了这家,其他中国品牌也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产品力,迅速在英国市场站稳了脚跟。 这种迅猛的势头,恰恰触动了英国本土产业链的敏感神经。当本地人还没摸清楚咋回事呢,外地牌子品牌却轻车熟路用实力说上话了,这谁看了不眼红呢?毕竟,谁也不想在自己的地盘上,眼睁睁看着别人抢走主导权。 一套看似推崇环保、实则为本土产业刨萝卜坑的门槛便应运而生。这恰好暴露了他们面对“中国制造”崛起时的深层焦虑。而他们时常挂在嘴边的“英伦品质”,则成了抵御竞争的最后一块遮羞布。 说来可笑,这道披着绿袍的高墙难道真的能保护谁吗?这种排他性政策的代价,最终还是要由市场和消费者来承担。如果消费者因为补贴的限制,要么被迫花更多的钱去买配置更低的欧洲车,要么干脆放弃换车、继续开燃油车,这显然与英国政府推广电动化的初衷背道而驰。 把自己家的产业当巨婴来养,又谈何发展呢?当然,对中国车企来说,各种阻力都不算陌生。如今的中国汽车品牌,早已不再是过去那个一味内卷不顾全局的选手。 历史总能揭示一些深刻的道理。曾经那个以积极扩张著称的“日不落帝国”,如今却在给自己砌起一道道围墙。反观曾经闭关锁国的东方大国,在吸取教训后,正积极拥抱全球化。世界更像是一条你追我赶的赛道,而不是一座用来自我保护的围城。 中国车到底能威胁到谁?不过是那些迟早要被时代抛弃的掩耳盗铃人。最终,市场会给出答案,消费者会用脚投票。在这场世界级的角逐中,究竟是开放合作赢得未来,还是筑起高墙能真正保护自己?答案不言而喻。
[太阳]以前,清朝堵住国门,生怕英国先进的技术进来;而今天,英国恨不得堵住国门,
冰枫看历史
2025-07-31 16:32:18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