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的赢学,正在反噬印度 印巴冲突停了两个月,但在印度国内,这场仗的余波还在翻

秋恒看军事 2025-07-31 16:23:13

莫迪的赢学,正在反噬印度 印巴冲突停了两个月,但在印度国内,这场仗的余波还在翻腾。 战场硝烟散去,台前的口号没停,台后的问题一个没解。 28日,印度议会下院开会,国大党议员戈戈伊直接掀桌: 5月份的空战,到底掉了几架战机?“阵风”损失多少? 恐袭是怎么发生的,到现在查清了吗? 如果莫迪说巴基斯坦已经“准备屈服”,那为啥突然刹车停攻? 21个目标挑了9个炸,剩下的呢? 这些问题直戳要害。可防长拉杰纳特·辛格的回答,活像在切换频道: 别盯着那些细节,看“辛多尔行动”多成功;反对党整天盯着掉几架战机,“很没意思”;怎么不关心恐怖分子有没有被炸掉,印军有没有人牺牲? 说白了,他不是不知道怎么答,而是不打算答。只要不承认损失,就算赢。 问题是,国大党的质问,他可以用套话糊弄,印度网友的嘴,他堵不住。 过去两个月里,民族情绪在莫迪的“赢学”宣传下沸腾了一阵,但热水总有凉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印度网友开始反过来追问:那位被传击落的女飞行员——希万吉·辛格,到底怎么了? 这名字不是小人物。她是印度空军首位“阵风”女飞行员,还当着“金箭中队”的中队长。在冲突期间,她的名字突然消失——传闻是战机被击落,人被俘或者阵亡,印度方面一口否认。可否认是一回事,人露不露面是另一回事。 从5月到现在,她没出现在任何场合,没录过一段视频,也没有公开露面报平安。 要知道,在莫迪的赢学剧本里,只要她还活着,媒体绝对会24小时跟拍她喝水、走路、训话,甚至配上“女飞行员之花怒斩巴军”的标题。可现在——静得出奇。 外国网友看热闹不嫌事大,反问得更尖:如果她真没事,印度早该把她推到台前当旗帜人物。没有,这才让传闻越传越真。 莫迪政府没回网友的请愿,就像没正面回应议会质问一样。沉默,成了最响的答案。 然而,真正的反噬,不只是一个飞行员的去向。 就在前阵子的柬泰冲突中,泰国给26个国家送了立场函,偏偏漏掉了印度——一个口口声声要当“全球南方领袖”的大国。印度媒体和舆论哗然:被无视得这么赤裸,真是活久见。 对不少印度人来说,这不是偶然,而是印巴冲突之后的外交后遗症。 如果空战真赢了,印度的大国招牌怎么可能在这么一件事上被轻视? 外交圈里讲实力,更讲信誉。你吹的胜利,若只是虚构,别人迟早会用行动告诉你:不信你。 这场反噬,粟裕一句老话能解释——打胜仗最能解决人心思想问题。换到今天就是:没打赢的仗,你偏说赢了,不仅解决不了问题,还会制造更多问题。 莫迪的麻烦正在于,他选了最糟的方式来维稳——粉饰太平。 承认失败会让政治形象受损,选择说谎能保住一时,却种下了信任危机。一个谎言得靠更多谎言去圆,到最后,只要有一个环节被揭穿,整座牌楼就会塌下来。 眼下,印度的赢学宣传还在开足马力: 媒体剪辑冲突画面,配上昂扬的背景乐;社交平台充斥着“印度军力震慑巴基斯坦”的短视频;莫迪在演讲中反复说“印度站在胜利者的位置上”。 可问题是,这些表演离现实越来越远。军方对战损数字讳莫如深,外交层面一次又一次碰壁,连普通网友都开始用请愿和调侃去拆政府的台。 更致命的是,真相不会消失,它只会等一个机会出现——可能是泄露的文件,可能是某位退役军人的一次访谈,甚至可能就是一张被流出的照片。到那时,不只是印巴冲突的真相会浮出水面,莫迪政府在国内外的公信力,也会被切得干干净净。 莫迪想用赢学把一场没赢的仗包装成胜利,用爱国情绪盖过战场上的尴尬,用高调宣传冲淡外交上的冷遇。这种策略,在短期内或许能制造幻象,但在长期,它的成本是不可承受的——当幻象破灭,群众的愤怒往往比失败本身更致命。 印度的政治舞台,不缺口号,也不缺操纵情绪的高手。缺的是面对真相的勇气。 印巴冲突的枪声早停了,但另一场战——关于信任的战——才刚刚开始。 莫迪和他的防长也许觉得,可以靠时间稀释真相。可时间并不总是盟友,它也会是对手。对于一场没有胜利者的战争来说,赢学只是止痛片,不是治病药。 真相就在那里,等着被人捡起来。 参考资料:《 印度终于发声:假的!被巴方俘获的,并不是首位阵风女性飞行员!-新浪网 》

0 阅读:1630

猜你喜欢

秋恒看军事

秋恒看军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