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柬边境:停火只是暂停键,不是句号 泰柬的冲突,从小规模摩擦拖成连续数周的炮声。眼看着在多方斡旋下,两国终于签了停火协议,本以为能消停几天,结果停火刚落地,柬方的炮口又响了。 泰国媒体说得直白:停火协议生效后不到几个小时,柬军就在多个地点对泰方开火,炮弹、小型武器齐上阵。当天深夜,柬方又来一波。不是擦枪走火,是直接把枪口顶回去。 偏偏这个时候,一段洪森6月视察军队的视频被翻了出来。镜头里,洪森表情严肃:“我们来这里,是为了保卫土地,不是夺取别人的。我们原本不想打仗,但被迫应战。”话里话外,“被迫”两个字像钉子一样反复敲。但结合时间和背景,你很难不怀疑,这套说辞是提前准备好的——为日后军事行动打掩护,让国际舆论默认:柬方是防御,不是挑衅。 停火之下的暗流 现在冲突被叫停得太早,对柬埔寨来说,有点憋屈。炮火没打够,边境争议没解决,停火更像被人摁了暂停键。柬方的“不甘心”,可能正是它屡屡破坏停火的原因。只是这回,洪森没占到便宜——泰军反手俘了18名柬军士兵,还公开了战俘信息。 更要命的是,泰军同时放出另一段视频:军装士兵在边境给柬埔寨村民分发食物和水。人道援助画面一出,泰方立刻在舆论场上占了道德高地,把柬方的强硬衬得像是虚张声势。 洪森的难处在于:这个时候进也不是,退也不是。继续硬顶,国内可能有人会说他把士兵送去送死,还丢了面子;掉头认怂,又会被反对派骂成对泰“软弱”。 别忘了,这次他对佩通坦挑事,背后就有“对他信家族太软”的指控。洪森需要这场边境冲突来立威,一旦现在收手,这几天的炮火就像白放,效果全打了水漂。 上海的台阶 这种时候,如果没有人递台阶,洪森很可能被卡死在原地。偏偏中方出手了——在上海促成了中柬泰三方的非正式会晤。 会晤结果不出意料:柬泰双方重申遵守停火共识,还感谢中国为平息局势所作的努力。洪森这下有了个理由:不是怂,是在中国的主持下“达成共识”,冲突没失控,面子和里子都保住了。 其实,自冲突爆发以来,中方一直在做幕后工作。王毅先后跟柬、泰外长以及东盟秘书长通话劝和;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两次奔赴柬泰两地穿梭;东盟层面,中国也在推,派代表去柬泰领导人的吉隆坡会谈,还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保持紧密协调。 上海这次会晤,是一连串动作的延续,也是最直观的一步。对中国而言,这不仅是帮朋友收拾烂摊子,更是在东南亚安全事务里稳住话语权。 缓和≠解决 不过,别以为这事就算完了。柬泰的边境争议,历史账本厚得像砖头,这次冲突只是众多导火索之一。即便现在按下暂停键,未来也不缺人会拿它做文章,哪怕是外部势力。 要知道,东南亚现在就是块肥肉,西方看得眼睛都不眨。一旦柬泰关系再起波澜,就是别人介入的机会。尤其是柬埔寨和泰国的地缘位置,既能通往南海,也能辐射湄公河流域,谁都想插手。 中方的斡旋,解决的是燃眉之急,不是根本矛盾。后面怎么收场,还得看两国能否在冷静期把老账翻完,把边界问题关上。 观察员与下一步 马来西亚已经成立观察小组,由武装总司令莫哈末尼带队,会长期在柬泰边境盯着停火执行情况。柬泰国防部长下月初预计还会碰面,谈缓和局势的具体措施。 但这些动作,更多是维护停火的外壳。真正的稳定,还得看洪森和佩通坦能否忍住不拔枪。如果谁把这事又挑起来,那就是第二轮消耗战——而在当前的国际局势里,东南亚真耗不起。 对柬泰来说,继续打下去没有赢家,哪怕军事上赢了,政治和经济也会被拖进泥潭。坐下来谈,至少能换来喘息的机会。 可现实是,大国、邻国、外部势力,没人会放过这个冲突背后的战略空间。中方能做的,是不断调停,压住火头,尽量不给外部插手的缝隙。剩下的,得由柬泰自己决定,是把停火当缓兵之计,还是当成真正的句号。 参考资料:《 泰国军方:柬埔寨再次违反停火协议发动袭击-央视新闻 》
泰柬开火的3大诡异之处,怪不得中国一直想按住,特朗普可能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第一个
【3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