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70年,孙膑和庞涓拜鬼谷子为师时,鬼谷子让两人去砍柴。庞涓卖力砍了九十九

小博大史 2025-07-31 11:21:15

公元前370年,孙膑和庞涓拜鬼谷子为师时,鬼谷子让两人去砍柴。庞涓卖力砍了九十九担,孙膑只砍了一担,但鬼谷子却说孙膑赢了。 那时候的云梦山还藏在云雾里,师徒三人住的茅庐后墙爬满了青藤,鬼谷子的竹杖往门槛上一敲,山风就带着松涛钻进窗棂。

庞涓听见“砍柴”两个字,眼睛亮得像淬了火的刀,抄起墙角的斧头就往林子冲,靴底踏过露水打湿的青苔,踏出一串急促的响。孙膑却蹲在灶台边,盯着柴火堆里那截弯弯曲曲的枯木发愣,手指在树皮的裂纹里划来划去,像在解什么难题。 日头爬到头顶时,庞涓已经扛着第三担柴回来。他的粗布短褂被汗水浸得透湿,贴在背上显出紧实的肌肉,斧头刃上沾着新鲜的木屑,在阳光下闪着白光。

“师兄,你倒是动啊!”他把柴往院角一扔,震得篱笆都晃了晃,“师父要的是柴,又不是让你对着树发呆。”孙膑抬头看了看天,从怀里摸出块啃了一半的麦饼,慢悠悠地说:“这太阳毒得很,急什么。” 等庞涓的柴堆像座小山似的垒到第九十九担,夕阳已经把天边染成了橘红色。他拄着斧头直喘气,肩膀被扁担压出两道红痕,却忍不住频频往山路那头望。这时候孙膑才扛着一捆柴慢悠悠地回来,柴捆松松垮垮的,看着还没庞涓一担的一半多,里面混着几根带叶子的细枝,像是随手从路边捡的。 “师父你看!”庞涓扯着嗓子喊,声音里带着邀功的急切,“师兄就砍了这点,还没我零头多!”鬼谷子正坐在竹椅上翻一本泛黄的兵书,闻言抬眼瞥了瞥院角的两堆柴。庞涓的柴捆得方方正正,每根木头都剁得长短一致,码在一起整整齐齐;孙膑那担歪歪扭扭地靠在墙上,最底下那根粗木头上还留着没砍断的树结。 谁都以为庞涓稳赢了。可鬼谷子伸出枯瘦的手指,先点了点庞涓的柴堆:“这些柴,能烧多久?”庞涓愣了愣,掐着指头算:“九十九担,够烧三个月了。”老人没说话,又指向孙膑那担,“你这担呢?”

孙膑放下柴捆,从里面抽出一根缠着藤蔓的枯枝,轻轻一掰,里面露出雪白的木芯:“这是山榆木,耐烧。我在底下埋了些松脂,夜里生火不用引柴,一擦就着。” 庞涓的脸“腾”地红了。他这才想起,茅庐的灶台是泥糊的,烧太硬的木头容易裂;夜里起风,细柴不经烧,常常要半夜起来添火。自己光顾着往多了砍,竟没琢磨过这些。更让他心惊的是,孙膑那捆柴里混着的几枝带叶的灌木,是山里最能驱虫的苦楝,堆在窗下,整个夏天都不用怕蚊虫。 鬼谷子把竹杖往地上一顿,震起几片木屑:“用兵如烧柴,不在多寡,在合用。”他拿起孙膑那根带松脂的木头,在火石上擦了擦,火苗“噌”地窜起来,映得老人眼底发亮,“庞涓,你砍的是柴;孙膑,砍的是烧柴的法子。” 那晚的月光特别亮,庞涓躺在柴房里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数着自己砍的九十九担柴,每一根都浸着汗水,可在师父眼里,竟不如师兄那捆松松垮垮的柴。墙角传来窸窸窣窣的响,是孙膑在借着月光削木片,他要做个能自动添柴的木架,说这样夜里看书就不用起身。木片落地的轻响,像小锤子敲在庞涓心上。 后来人们说,这场砍柴比试,早就埋下了两人不同的结局。庞涓总想着用蛮力胜过别人,就像他后来在战场上一味求胜,最终被孙膑的“减灶计”诱入马陵道;而孙膑懂得藏巧于拙,就像那担看似不起眼的柴,内里藏着的,是看透本质的通透。 云雾缭绕的云梦山记着那天的事,记着九十九担柴的执着,也记着一担柴的智慧。就像鬼谷子说的,世间事从来不是比谁更用力,而是比谁更懂用力的地方。

0 阅读:61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

小博大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