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1965年,毛主席正在听取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汇报工作,然而听着听着,突然怒

叨叨小科天下事 2025-07-31 03:13:21

[太阳]1965年,毛主席正在听取卫生部部长钱信忠汇报工作,然而听着听着,突然怒斥道:广大农民得不到医疗,一无医,二无药,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好了。 (参考资料:2021-04-08 中国新闻网——【中国共产党的“十万个为什么”】毛泽东为什么偏偏说自己“可以当卫生部长”?) 在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最高领导人日理万机,却偏偏对一个“部长”的职位念念不忘,这本身就有些不同寻常。 更反常的是,他曾因一个部门的工作大发雷霆,甚至当着部长的面,给这个部门取了个新名字:“城市老爷卫生部”。 这位领导人就是毛主席,他那句“我可以当卫生部长”,与其说是玩笑,不如说是一种政治宣言,清晰地标示出“人民健康”在他心中的分量。 这份执念并非心血来潮,早在江西根据地时期,毛主席就把“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看作与军事、土地问题并列的三大任务之一。 到了延安,毛主席又设想“每个乡要有一个小医务所”,还风趣地建议中西医要搞好“统一战线”,可见,他对医疗体系的思考,始终有一条清晰的脉络:深入基层,服务大众。 新中国成立后,旧时代“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的惨状尚未远去,毛主席随即推动了声势浩大的爱国卫生运动,向血吸虫、鼠疫、霍乱等传染病全面开战。 这与其说是一场公共卫生运动,不如说是一场消除旧社会肌体创痕的“人民战争”,并且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 可是,一个更深层的问题暴露了出来,1965年,当卫生部长向他汇报工作时,一组冰冷的数据,终于点燃了毛主席的怒火。 数据是这样的:全国高级医务人员,九成在城市;医疗经费,四分之三用在城市,广大的农村,只分到了剩下的一点零头,这意味着,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在医疗资源分配的棋盘上,几乎被遗忘了。 毛主席毫不留情地直言:“卫生部不是人民的卫生部,改成‘城市卫生部’或‘老爷卫生部’好了”,这种怒火,源于一种最朴素的追问:一个号称“人民”的政府,怎能对绝大多数人民的病痛视而不见? 愤怒之后,是行动,著名的“六二六指示”应声而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目标很明确:培养一大批“农村也养得起”的医生,建立一套农民能用得上的医疗体系。 这项指示直接催生了日后深刻影响中国农村的“赤脚医生”制度和三级医疗网,数以百万计的赤脚医生背着药箱,走村串户,用最基础的医疗知识,解决了亿万农民最迫切的看病吃药难题。 这套体系在当时或许粗糙,却以极低的成本,实现了医疗公平最大范围的覆盖,堪称世界医疗史上的一个创举。 这种把人民健康顶在头上的执政基因,此后被不断继承,几十年后,当新冠疫情来袭,这种基因再次被激活。 不计成本的救治、全民动员的防控,背后依然是那个核心逻辑:在重大公共卫生危机面前,人的生命健康是最高价值,不能用金钱来衡量。 如今,“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口号已成为社会共识,健康中国战略也被提升到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从“赤脚医生”到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工具和手段在变,但为人民健康兜底的承诺,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一条核心逻辑。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叨叨小科天下事

叨叨小科天下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