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纪实:陈赓夫人王根英,牺牲后陈赓重病一场守节3年,死后与她同葬

纪实:陈赓夫人王根英,牺牲后陈赓重病一场守节3年,死后与她同葬......1927年,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

纪实:陈赓夫人王根英,牺牲后陈赓重病一场守节3年,死后与她同葬......

1927年,党的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武汉举行,上海姑娘王根英正在听报告,突然一张纸条传了过来,上面写着:"王根英同志,我爱你!我想向你郑重求婚,希望你嫁给我!陈赓。"

看到纸条之后,王根英先是满脸通红,她对陈赓有意,心里肯定是欢喜的。但陈赓这种直接随便的求婚方式让她觉得不解甚至生气,她将纸条直接贴在了身边的墙上,继续坐正了听报告。

陈赓没有放弃,而是又写了一张纸条传了过去:"根英,我爱你!我请求你做我的妻子!"

王根英瞥了一眼,又将纸条贴到了墙上。陈赓继续写:"根英,我发誓娶你为妻!不达目的,绝不罢休!"而这第三张纸条传到了王根英手上,她连看都没有看,直接贴到了墙上。

这个时候正好会议中场休息,大家伙都围了上来,看了纸条上的字,有人笑呵呵说:"王根英啊!你这样处置陈赓的情书,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陈赓一点都没觉得不好意思,还挤到人群里顽皮地说:"根英这是希望更多的人知道我正在向她求婚呢!"

陈赓拿不准王根英是不是愿意嫁给他,但他很确定王根英绝对不讨厌他。王根英非常严肃:"你别太自信了,我为什么要嫁给你!"陈赓向来乐观幽默,在任何困难艰险之前,他都能谈笑风生。果然,王根英的气恼并没有令陈赓退却,他笑呵呵道:"为什么要嫁给我?这很好回答。我爱你嘛!我们郎才女貌兼女才郎貌,志同道合,又有感情基础!"

陈赓这些话引起了哄堂大笑,人们都在起哄,轰动了这次大会。而王根英始终没有答应,似乎还在憋着气。

王根英是王赓人生之中第一个心动的奇女子,她出身贫寒,因生活所迫,8岁就顶替别人的名字前往英国人的纱厂之中做童工。在那里,幼小的王根英每天要做十几个小时的活儿,还常常挨饿挨骂,在她的童年记忆之中只有昏暗的工厂,根本就见不到太阳。

1923年,王根英进入了沪东区党支部创办的工人夜校里面学习。工人夜校让王根英看到了新的世界,不仅仅学习到了知识,还得到了革命启蒙教育。常年被日本资本家迫害的他们认识到了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沉重灾难,他们心中开始燃起反抗之火。

王根英因为积极和勇敢被群众推举为纱厂第一个共青团支部的团支部书记。1924年,王根英在中共沪东区委的领导之下,经过了一个月的准备,组织举行了第一次全厂大罢工,这场罢工先后共有七千人参加游行。后来,王根英还参加了上海3次武装起义,当选为上海特别临时政府委员。她是一名优秀而年轻的工人领袖。那时候正在工人夜校担当教员秘密收集情报的陈赓自然注意到了这位漂亮的女学生。

在认识王根英之前,陈赓曾经有过一段婚姻。1917年,陈赓还在东山小学堂读书,家人就给他定下了一门亲事,妻子是一个地主的女儿陈碧君。这门当户对的婚姻陈赓根本不愿意承认,和家人大吵一架之后他直接离家出走。陈赓的父母拗不过儿子,只好找了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进行调解,赔了一笔钱陈碧君的父母将她接回了家。

王根英是陈赓第一个真心实意喜欢的姑娘,他好几次跑到王根英父母住的破旧棚户区就看望他们,目的不言而喻。陈赓很聪明,到上海没多久就已经能说一口非常流利的上海话,和王根英父母拉家常,他都直接用上海话,根本听不出来是外地人,王根英父母很喜欢他。

陈赓也曾向王根英大胆表达了自己的好感,而王根英那时候所有的心思都在工作上,不想马上谈恋爱结婚。后来陈赓在上海的工作告一段落,带着遗憾离开了上海。

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召开之时,陈赓领导的警卫营担任了大会的警卫工作。他是代表之一,也是安全保卫部长。这次和王根英见面已经相隔两年,陈赓心情十分激动。他肯定是不想要再错过王根英了,所以才以这种几乎激进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爱意。

会议结束之后,周恩来找到了陈赓,开口就数落他根本不懂得"恋爱的艺术",求婚太莽撞直接,根本不懂得策略。事已至此,陈赓也意识到自己可能也有不对之处,也不知该怎么弥补。周恩来和邓颖超出面给陈赓说媒,找到王根英长谈一番,原本气呼呼的王根英这才羞涩地答应了。

陈赓和王根英就这样在武汉结了婚,成为"五大"的一段佳话。而随着"五大"的结束,这对新婚夫妻面对的就是分别。

王根英作为上海代表要去参加全国第四次劳动大会,后来又出席了国际工人太平洋劳动大会。此后,她被调回上海从事地下秘密工作。

而陈赓则去参加了南昌起义,在进军广东的途中,陈赓左腿中了三弹,胫骨和腓骨都被打断了。一直到两个月之后,陈赓才辗转汕头、香港,来到了上海找王根英。

自从武汉一别,王根英一直焦急地等待着陈赓的消息,没想到数月之后,陈赓身负重伤,再见陈赓已经瘦了许多。王根英将他安顿在家中,尽心照料,并且马上帮助陈赓和党组织重新取得了联系。党组织立刻将他送到了上海著名的牛惠霖骨科医院治疗,牛惠霖和弟弟牛惠生医术高超,他们将陈赓折断的腿骨重新接了起来,保住了陈赓的这条腿。

1928年春,中央特科成立,在当时艰难的处境之下,中央特科意义非凡,要保护党中央的安全。陈赓曾经在苏联学习过保卫工作,被组织任命为情报科长。

为了能够掩护地下工作,陈赓将家中的弟弟和妹妹都接了过来,组建了一个大家庭,一大家子住在一起,更加容易掩人耳目。1929年,陈赓和王根英的第一个儿子出生了,起名为"陈知非"。

儿子的出生让陈赓更加注意家人的安全,为了避开特务的追踪,他们经常改名换姓,在1929年到1931年之间,他们搬家5次,每次选房子的时候,陈赓都选择出路比较多,遇到危险容易躲避或者逃跑的房屋。

而王根英也以自己的聪明和机警,保护着丈夫和儿子的安全。陈赓工作繁忙,平日里都是王根英在观察房屋附近的动态,每一个路过的人,每一个新搬来的邻居,王根英都要加倍留心,因为这些人可能随时都会对孩子们的生命安全产生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