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只要哪里做得不好,没有达到父母期待的理想状态,往往一句,“都是你惯的”,这句话就伤了父母的心。
仿佛必须教育严厉,毫不心软,军事化的管理,没有任何余地的教育,才不是“惯”,孩子才能成功。
事实并不是如此,严慈相济才是合适的教育,太严厉了,没有温情和温度,孩子变得冷酷,甚至自私自利。

1、分清“宠”与“惯”的区别
“惯”是没有原则地妥协
有错误不指出,不改正,尤其是在原则性的问题上,比如遵守社会公德,注重文明礼貌等等方面,孩子长大后个人修养不够,会出现很多问题。
孩子想要什么,想吃什么,想干什么,都依着孩子,只要孩子高兴,不哭不闹就行,孩子越来越任性霸道。
说一不二,父母都得听他的,不惧怕家里任何人的教育,父母的教育越来越没有威严,说了也不听,我行我素,孩子真的就出现了性格行为上的问题。

“宠”是父母给孩子情感上的最大支持
宠孩子,更多的是安抚好孩子的情绪,给孩子爱的底气和勇气。孩子情绪不稳定,经常因为一件小事发脾气,这也说明了孩子在家里不受压抑,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孩子发脾气,父母先接纳孩子的情绪,抱住孩子安慰一下,等孩子平静下来,再和他讲道理。
孩子的情绪是第一位的,这关系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成长,不是把他关在屋里任由他哭,置之不理,孩子会感觉父母是不是不爱自己,产生心理阴影。
孩子有需求尽量回应,不管是拒绝还是同意,没有冷暴力,和孩子有效地对话,让孩子感知到父母的反应,孩子就会比较安心。
孩子的情绪是很敏感的,有没有听到他的话,有没有做出反应,这对他来说很重要。

写在最后
关注孩子的情绪,是一种温暖的“宠”,让孩子有爱的勇气,被爱的幸福,孩子有勇往直前的力量,内心更强大,更独立。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