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中唐「柳宗元《永州八记》」:是啥时候写的?

元和四年秋天,永州西山的崖壁下,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的中年人正握着毛笔在石壁上题字。他刚写完最后一笔,一阵山风吹过,把案上的

元和四年秋天,永州西山的崖壁下,一个穿着粗布衣衫的中年人正握着毛笔在石壁上题字。他刚写完最后一笔,一阵山风吹过,把案上的纸吹得哗啦作响——这纸上,是他刚定稿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很多人以为《永州八记》是柳宗元一时兴起写成的短篇合集,却不知道这八篇看似连贯的游记,其实跨越了他贬谪生涯里最煎熬的两年多,每一篇背后都是他在绝境里对生活的重新打量。

1. 贬谪永州:《永州八记》的创作起点

要搞清楚《永州八记》啥时候写的,得先从柳宗元为啥来永州说起。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刚参与“永贞革新”失败的柳宗元,一下子从朝廷重臣变成了“罪臣”,被贬为邵州刺史,还没到任又被贬为永州司马——这是个有职无权的闲官,相当于被朝廷“流放”了。

元和元年(806年),柳宗元拖着病体来到永州。当时的永州可不是现在的旅游胜地,而是“毒瘴之地”,城里到处是荒草,住的房子漏雨,连喝口干净水都难。他在给朋友的信里写道:“永州多贬吏,邑中少人居。草中狸鼠行,竹里狐狸鸣。”(《入黄溪闻猿》)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他开始把目光投向永州的山水。

不过,《永州八记》并不是他刚到永州就写的。前三年,他一直在适应贬谪生活,处理家人的丧事(母亲在他到永州后不久去世),直到元和四年(809年),他的心情稍微平复,才开始系统性地游览永州山水,《永州八记》的第一篇就诞生在这一年。

2. 两年三批:《永州八记》的创作时间线

翻开《柳宗元集》就会发现,《永州八记》的八篇文章不是一气呵成,而是分三批写成的,每一批都对应着他不同的心境。

第一批是元和四年秋天的《始得西山宴游记》。这是《永州八记》的开篇,也是最特别的一篇。之前他虽然也游过永州的山,但总觉得“未始知西山之怪特”。直到有一次,他沿着湘江划船,意外发现了西山,爬上去一看,周围的山都像“培塿”(小土堆)一样矮,那一刻他突然觉得“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所有的烦恼好像都被山风吹走了。这篇游记里的“始得”两个字,其实藏着他找到精神寄托的喜悦。

第二批是元和五年(810年)春天,一口气写了《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三篇。这时候他已经熟悉了永州的山水,开始主动去探寻那些偏僻的地方。比如钴鉧潭,是他“得西山后八日”发现的,潭水清澈,周围的石头奇形怪状;而小石潭就是我们课本里学过的“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的地方。这三篇游记里,他写山水的笔墨更细腻,还加了很多对当地百姓生活的观察,比如《钴鉧潭记》里提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藏着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第三批是元和七年(812年)秋天,写了《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四篇。这时候他贬谪永州已经六年了,心境又不一样了。如果说前几篇还带着点“寄情山水”的洒脱,这四篇就多了些“探奇访幽”的执着。比如《小石城山记》里,他看到山上的石头“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最后忍不住发问:“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这种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比之前更深沉了。

3. 为啥是永州?山水里藏着的精神密码

很多人会问,柳宗元一辈子去过那么多地方,为啥偏偏在永州写出了《永州八记》这样的千古名篇?其实不是永州的山水有多特别,而是这些山水遇到了“柳宗元”。

在贬谪永州之前,柳宗元是朝廷里的“改革派”,满脑子都是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被贬之后,他从“庙堂之高”跌落到“江湖之远”,心里的落差可想而知。但他没有像有些贬官那样自暴自弃,而是把对人生的思考放进了对山水的观察里。《永州八记》里的每一座山、每一片水,都不是单纯的自然景物,而是他心境的“镜子”。

比如《钴鉧潭西小丘记》里,他买下小丘后“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其实是在“清理”自己心里的苦闷;《至小丘西小石潭记》里写“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又藏着他孤独的心境。但有意思的是,他从来没有在游记里直接抱怨,而是用山水的“奇”来对冲人生的“苦”,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还有个小细节很少有人知道,《永州八记》里提到的地方,大多是当时永州城里没人去的“弃地”,是柳宗元“发现”了它们的美。就像他在《小石城山记》里说的,“是二者,余未之信也”——他不信造物者会把这么美的山水放在偏僻的地方,其实也是在说,自己这么有才华,不该被埋没。这种“不认输”的劲儿,藏在每一篇游记的字里行间。

4. 穿越千年:《永州八记》的现代回响

现在我们读《永州八记》,可能不会像柳宗元那样有贬谪的苦闷,但依然能从中找到共鸣。因为每个人的生活里,都有“被贬”的时候——可能是工作不顺,可能是理想受挫,可能是陷入孤独的境地。而柳宗元告诉我们,遇到这种时候,不妨学学他“寄情山水”的智慧。

这里的“山水”不一定是真的去爬山看水,而是找到一个能让自己“心凝形释”的地方。有人喜欢读书,有人喜欢画画,有人喜欢跑步,就像柳宗元喜欢游山玩水一样,这些都是我们对抗生活烦恼的“精神西山”。就像他在《始得西山宴游记》里写的,“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有时候换个角度看世界,生活就会不一样。

《永州八记》跨越千年,依然能打动我们,就是因为它写的不只是永州的山水,更是一个人在绝境里如何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你最喜欢《永州八记》里的哪一篇?如果是你,被贬到永州这样的地方,会用什么方式排解苦闷呢?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吧。要是觉得这篇文章让你对《永州八记》有了新认识,别忘了分享给身边喜欢古文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