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工信部推动AI玩具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年市场规模预计达290亿元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11月19日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制定发布促进消费品供需适配性实施方案,引导玩具企业

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在11月19日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将制定发布促进消费品供需适配性实施方案,引导玩具企业应用AI技术创造新需求。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AI玩具市场规模约246亿元,2025年预计增至290亿元,同比增长18%,成为消费新赛道。

技术赋能:从“静态玩偶”到“智能伙伴”AI技术通过语言大模型、视觉识别、情感计算等赋予玩具交互能力。例如,故宫文化联合中国电信推出的“故宫猫福墩”AI玩偶,内置天翼物联AI智能互动方案,支持中英文对话、情绪感知及文化传播,在迪拜GITEX GLOBAL展会上成为文化出海新名片。国内企业跃然创新推出的“BubblePal”AI挂件,可佩戴于任何玩偶,通过底层通用大模型+垂直小模型结构实现故事讲述、角色扮演,两个月销量破万台。字节跳动“显眼包”玩偶内嵌豆包大模型,支持语音互动与情感交流,二手市场炒至数百元仍供不应求。

全龄覆盖:打破传统年龄边界AI玩具已突破儿童专属定位,覆盖全年龄层需求。京东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AI玩具销量环比激增6倍,Z世代消费者占比43%,成为毛绒玩具最大消费群体。如日本Casio与Vanguard Industries合作推出的Moflin毛绒AI宠物,通过二维情感地图实现与主人的情感依恋;国内“泡泡玛特”式IP结合AI技术,推出可自定义语言模型、性格音色的智能积木,满足成年人情感陪伴需求。针对老年人群体,具备健康监测功能的陪伴机器人逐步普及,实现从教育到养老的全场景覆盖。

政策护航:产业规范与创新并重工信部提出“三个下功夫”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保障方面,联合多部门制定实施方案,引导企业融合AI与传统文化IP,如故宫猫系列将传统刺绣工艺与AI技术结合;产品创新方面,鼓励企业与AI技术企业联合,打造“硬件+订阅”服务模式,如跃然创新第二代产品CocoMate系列搭载端到端语音模型,推出奥特曼、财神爷等IP;规范发展方面,针对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痛点,适时制定相关标准,防范儿童声纹、面部信息滥用风险。

市场前景:全球蓝海与挑战并存据IMARC预测,全球AI玩具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的181亿美元增至2033年的600亿美元,复合增长率14%。中国凭借供应链优势,在硬件制造领域占据先机,如跃然创新生产周期仅30天。然而,技术瓶颈如多模态交互延迟、硬件成本制约大模型运行效率,以及未成年人社交技能退化风险,仍需行业共同突破。中金公司提示,需平衡技术创新与伦理安全,确保AI玩具传递正向价值观。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深化,AI玩具正从细分赛道跃升为主流消费新宠,以“技术+文化”双轮驱动,重构玩具产业价值边界,为全球消费者带来有温度的智能陪伴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