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三个粽子引发的家庭关系思考

最近网上有个关于“三个粽子”的讨论,看了挺有感触。事情是这样的:一个网友说,家里收到不少粽子,有天早上他想吃肉粽或蛋黄粽

最近网上有个关于“三个粽子”的讨论,看了挺有感触。

事情是这样的:一个网友说,家里收到不少粽子,有天早上他想吃肉粽或蛋黄粽,就热了三个。结果拆开发现都是白米豆粽,他就把粽子放一边,自己改吃虾饺了。妈妈下楼看到三个剥开却没吃的粽子,特别生气,甚至砸了东西。

发帖的人很不解:不就是几个粽子吗?至于发这么大脾气吗?

没想到评论区里,很多人反而理解妈妈。

有人说:“拆了三个都不问一下,吃剩的谁收拾?”也有人提到:“妈妈可能每天操心全家吃饭,看到这样浪费,挺难受的。”还有人说:“这不是粽子的事,是觉得对方不珍惜自己的劳动。”

站在妈妈的角度想——早上起来,看到三个被剥开却没人吃的粽子,孩子还若无其事地吃着别的,问起来只淡淡说“不好吃”。那一刻,可能很多日常的疲惫一起涌上来了。

这让我想起其他一些事。

比如在高铁上,有孩子不停踢前座,家长却不出声制止;或者有些成年人,因为一点小事就对父母发脾气。这些情况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只考虑自己,忘了体谅别人的感受。

心理学家武志红提到过“巨婴”这个概念,说的是有些人虽然长大了,心理上还像婴儿一样,觉得全世界都该围着自己转。主要表现为:分不清自己和他人的界限,总觉得别人应该满足自己,得不到就情绪失控。

但换个角度看,这种性格也不是天生就有的。

比如有家长给上大学的孩子请保姆照顾生活起居,或者孩子在地铁站踢妈妈,家长却没有严肃制止。这些小事一次次累积,可能就让“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慢慢形成了。

有句话说得挺对:“社会不会像父母一样永远迁就你。”小时候没学会的责任和尊重,长大后社会会一一教给你,只是方式可能没那么温柔。

每个人在成长中都要经历“心理断乳”——从依赖父母走向独立。这个过程不容易,对父母和孩子都是挑战。

就像日本综艺《初遣》里那个3岁的小女孩,第一次独自出门帮爸爸买东西。爸爸虽然担心,还是放手让她去了。小女孩一步三回头,但还是勇敢地往前走。那个画面挺打动人的——父母的爱,最终是为了让孩子能够独立走向自己的路。

生活中很多摩擦,其实都和我们是否懂得体谅有关。无论是家人相处还是社会交往,能看到别人的付出,珍惜别人的心意,很多矛盾可能就不会发生。

或许“三个粽子”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在关心自己需求的同时,也别忘了看看身边人的感受。

毕竟,温暖的关系,需要双方共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