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五”生活服务业发展前瞻(县域经济篇):县域经济新蓝海:生活服务业如何掘金下沉市场?
时代浪潮奔涌,一场关乎3亿人就业、数亿家庭福祉的生活服务业变革正悄然开启。
“十五五”时期(2026—2030年)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五年。随着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纲要》,一幅关乎国家发展与民生福祉的新蓝图正徐徐展开。
养老、托育、家政等生活服务业作为民生基石与经济新引擎,在此次规划中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基于上述背景,我们策划了《“十五五”生活服务业发展前瞻》系列文章。本系列共十篇文章,将从政策解读、市场分析、模式创新到未来预测,全方位剖析生活服务业在“十五五”期间的发展路径。
系列文章不仅关注宏观趋势,更深入养老、托育、家政等具体领域,为从业机构提供实操指南。作为湖南省科技厅大学生创业导师、康养家政与技能培训领域专家,笔者将结合金领玮业等机构实践案例,分享一线观察与思考。
“十五五”生活服务业发展前瞻专刊本文是系列文章的第九篇,将从县域经济新蓝海的角度出发,与大家一起探讨四中全会将如何重塑生活服务业新格局。
县城家政阿姨月收入突破8000元,小城托育中心排队三个月一位难求,这些过去难以想象的情景正在全国各地的县域市场上演。
在浙江安吉,一家本地家政公司的保洁服务订单排到了两周后;在湖南浏阳,新开设的社区托育中心开业首月就招满了100个名额;在四川彭州,改造升级后的养老机构收费不菲却一床难求。
这些现象背后,是县域生活服务市场的悄然爆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和县域经济转型升级,县乡居民对高品质生活服务的需求正在快速释放,一个万亿级的新蓝海市场正在形成。
01 市场觉醒:县域消费升级的三大驱动力县域生活服务市场的爆发不是偶然,而是经济发展、人口结构、消费观念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这些驱动因素,有助于把握市场发展的内在逻辑。
收入水平提升是基础动力。随着县域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增长,县乡居民消费能力显著增强。数据显示,我国县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五年高于城镇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现在县城的年轻人愿意为优质服务付费,他们追求的生活品质不亚于大城市居民。”江西某县级市家政公司负责人表示。
人口结构变化是核心推力。县域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同时随着年轻人口回流,婴幼儿照护需求激增,“一老一小”服务缺口日益凸显。
“我们县60岁以上老人占比已超过25%,但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却很少。”湖北某县民政局工作人员坦言。
消费观念转变是关键因素。县域居民,特别是年轻群体,服务消费意愿明显增强。他们更愿意将家务劳动外包,为专业服务支付溢价。
“我宁愿花200元请专业保洁,也不想浪费周末时间自己做家务。”一位28岁的县城公务员说。
金领玮业在县域市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时发现,服务专业化程度与消费意愿呈正相关。“经过专业培训的家政员,即使收费更高,也更容易获得客户认可。”

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为县域生活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这些政策不仅改善了基础设施,更重塑了市场环境。
县域城镇化建设带来人口集聚效应。随着县域城镇化进程加快,县城人口规模扩大,为生活服务业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条件。
“我们县城常住人口从五年前的15万增加到现在的22万,服务需求明显增多。”贵州某县城建局负责人表示。
家政兴农政策打通城乡循环。《2025年家政兴农行动工作方案》的实施,为农村劳动力从事生活服务业提供了制度化通道。
“我们县通过家政兴农项目,今年已输送500多名农村妇女到县城从事家政服务。”云南某县人社局工作人员介绍。
产业扶持政策优化营商环境。各地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为生活服务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们享受了场地租金减免、税收优惠等政策,创业成本大大降低。”一位在县城创办托育机构的创业者说。

县域生活服务市场空间广阔,但不同细分领域的发展阶段和增长潜力各不相同。养老、托育、家政三大领域机会尤为显著。

养老服务:供需失衡中的结构性机会
县域养老服务市场正处于爆发前夜。与城市相比,县域养老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但需求却在快速释放。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是主要突破口。县域老年人更倾向于在熟悉的环境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接受度更高。
“我们开发的‘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居家上门服务’模式,在县城很受欢迎。”山东某县养老机构负责人表示。
医养结合服务存在刚需缺口。县域失能、半失能老人照护服务几乎是空白市场,专业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迫切。
“县城里专业的失能老人照护机构非常稀缺,这是个巨大的市场机会。”一位养老行业投资者说。
托育服务:普惠需求下的差异化机会
随着三孩政策效应显现和年轻父母育儿观念升级,县域托育服务市场迎来快速增长。
普惠托育是市场主流。县域家庭对托育服务的价格敏感度较高,普惠性托育机构更符合市场需求。
“我们定位中等收费,提供标准化服务,开业半年就实现了盈利。”湖南某县城托育机构创办人说。
差异化特色服务存在溢价空间。在普惠基础上,提供特色课程的托育机构可以获得更高溢价。
“我们引入了蒙台梭利教育理念,虽然收费更高,但仍然供不应求。”浙江某县城托育机构负责人表示。
家政服务:消费升级中的专业化机会
县域家政服务正从传统的“保姆中介”向现代家庭服务转型升级,专业化、标准化服务迎来发展机遇。
基础家政服务市场快速扩容。保洁、烹饪等基础家政服务进入普通县城家庭,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今年我们公司的订单量比去年翻了一番。”四川某县城家政公司负责人说。
专业家政服务存在市场空白。母婴护理、老人照护等专业服务供给不足,专业服务机构发展空间大。
“经过专业培训的月嫂,在县城月薪可以过万还很抢手。”一位家政培训师透露。
04 模式创新:县域市场的特色发展路径县域市场具有独特的消费习惯和商业环境,照搬大城市模式往往水土不服。成功的企业需要探索适合县域特点的发展路径。
“小而美”的社区嵌入模式
县域市场人口规模有限,适合采用“小而美”的社区嵌入模式,通过高密度覆盖实现规模经济。
“我们在县城开设了5个社区服务点,每个点服务半径1公里,实现了精细化运营。”江苏某县家政公司负责人介绍。
这种模式投资小、见效快,更容易在县域市场获得成功。“单个网点投资不超过30万元,半年就能实现盈亏平衡。”一位创业者算了一笔账。
“服务综合体”的多元经营模式
县域市场服务需求分散,单一服务难以支撑机构运营。通过构建服务综合体,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和客源转化。
“我们打造了‘托育+早教+亲子活动’综合体,提高了场地和师资的利用效率。”安徽某县教育综合体创始人表示。
养老服务同样适用综合模式。“我们提供日间照料、康复理疗、文化娱乐等综合服务,满足了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河南某县养老服务中心负责人说。
“本土化”的品牌建设策略
县域市场人际关系紧密,口碑传播效应明显。通过本土化品牌建设,可以快速建立信任、赢得市场。
“我们重点招募本地员工,开展社区活动,很快就融入了当地社区。”一位在县城创业的家政公司老板分享经验。
金领玮业在县域市场推广职业技能培训时,也采取了本土化策略。“我们与本地机构合作,聘请本地讲师,培训内容也更贴近本地需求。”
05 突破之道:县域市场发展的关键策略掘金县域生活服务蓝海,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策略,才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精准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细分市场
县域市场虽然空间广阔,但资源有限,企业需要精准定位,集中资源打造核心竞争力。
“我们专注于母婴护理服务,在这个细分领域做到了县城第一。”湖北某县家政公司负责人说。
差异化定位可以避免同质化竞争。“我们主打智慧养老概念,引入了智能照护设备,形成了独特卖点。”山东某县养老机构创始人表示。
标准建设:用专业化赢得信任
县域市场对服务质量的敏感度更高,建立标准化服务体系是赢得客户信任的关键。
“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服务标准和流程,确保每个员工都按标准提供服务。”湖南某县家政公司经理介绍。
标准化不仅提升了服务质量,还降低了管理难度。“有了标准,培训和管理都变得简单高效。”一位创业者深有体会。
人才培育: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
专业人才短缺是制约县域生活服务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建立本地化人才培养体系至关重要。
“我们与本地职校合作,定向培养护理人才,解决了人才短缺问题。”四川某县养老机构人力资源总监说。
在职培训同样重要。“我们建立了系统的培训体系,帮助员工持续提升专业技能。”江西某县托育机构园长表示。
金领玮业在县域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我们开发了适合县域特点的培训课程,为本地服务机构输送专业人才。”

县域生活服务市场正处在黄金发展期的前夜。随着县域经济持续发展和消费升级深化,这个万亿级蓝海市场将释放出巨大潜力。
对于服务机构和创业者而言,现在正是布局县域市场的关键时期。但需要注意的是,县域市场不是大城市的简单复制,需要深刻理解本地特点,创新服务模式,才能真正抓住机遇。
在县域市场的发展中,那些能够立足本地、深耕服务、守正出奇的机构,将在新一轮市场竞争中赢得先机,共享县域经济发展红利。
而随着各类市场空间的全面打开,生活服务业将迎来怎样的未来格局?下一篇文章将展望《“十五五”生活服务业预测:未来五年,抓住这些趋势至关重要》,为您揭示生活服务业的发展趋势和战略方向。
生活服务业如何掘金下沉市场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或私信交流;也欢迎大家来添加微信加入群聊交流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