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还是毁灭~”哥哥朗声说道,甚至拉了长音。“这是莎士比亚名著《哈姆雷特》里的一句经典台词。”他指着某一期电玩杂志里介绍的街机3D格斗游戏《死或生》跟我说,他认为游戏的命名也许或多或少跟哈姆雷特有关。
我看着杂志半张彩页上介绍的这个游戏,对其中的人设很感兴趣,它相比VR战士要时尚。

97年底,怀揣着打工小半年的钱跟哥哥直奔鼓楼,购买了一台四通代理的灰白色土星。
在游戏店扫的那批盘里,正好包括了刚刚移植发售在土星上的《死或生》

回到家插上电视,当把这张游戏盘放入土星后,开头的CG吸引了我,这段开场动画的头和尾只是人物的剪影,开始是几个女性的人影如同模特一样地走路。然后是游戏中的每个角色showtime,背景BGM一直是贝斯强烈的节奏低音,片尾是每个人物的武术招式的剪影聚合在一起,让我觉得这游戏的很有格调。

实际进入游戏,选人画面里可以看到各个人物,每个人物的武术流派是什么,印象最深的元福喜爱之物是杏仁豆腐。

中国的雷芳使用的是太极拳、老头元福用的是心意六合拳以及光看外型就像李小龙的李战自然是截拳道了。(印象中那会儿翻译叫李战,后来有叫李剑、李强的)
该游戏属于土星后期作品,移植度相对要比《VR战士》高,有个有趣的设定是,不像VR战士场地是个擂台,如果打下场地会“ring out”,它的场地周围设置的是像马路上的下水道的雨水篦子一样的盖板,下面看似熔岩,当被对方到场外接触到这个篦子时就会被爆炸弹起减血。

这样的设定不会ring out 却会有惩罚,也是别出心裁。
死或生完全不像VR战士那样,游玩起来的那种感觉就像港片中的两种动作设计风格,VR战士是硬桥硬马有板有眼,而死或生更像是徐克的新派武侠,虽然各种招式肯定是参照并动捕了现实动作招式,可是为了好看而违背了物理学。

其实就是爽快,几个按键按出来,即使不玩格斗游戏的人,瞎按一通也能流畅地打出一套好看的进攻套路。
主人公霞是操作很顺手的角色,对初玩者很友好。不管是元福、李战或是拜曼都是操作挺流畅。
我曾经有一度很痴迷于雷芳的太极拳,她有一套三招的连招,我练了不知多少遍,颇有些VR战士2里片头展示结城晶的三招连招的感觉(可能是“八门开打”“环捶腿” 和 “上步顶肘”或铁山靠)
虽然练得熟练,却总不能在实战使出来,只能在训练模式下自娱自乐罢了……谁让我是苦手呢,一直未能如愿……

每个人打通关后,会有新的服装可以取得,为了这些奖励“皮肤”也让玩家可以一再挑战。
总之这款游戏带给我全新的3D格斗游戏感受。
2001年初,春节前最后的半天班,下午怀揣着公司刚发下来的奖金提成,哥们开车带我直奔鼓楼,只为了购买SEGA的新一代主机Dreamcast。(现在想想当时完全不知道春节后SEGA会宣布放弃主机市场转型软件开发的经营方针,当然,如果知道了我想我还是会买DC)

这一代主机绝对是质的提升,大部分游戏为了展现主机的强大机能,把过场剧情动画都用3D即时演算画面。画面也干净,在当时基本看不到边缘锯齿。
当年的首发游戏阵容里移植自街机的《VR战士3》是护航也是DC机能是否强劲的保证与体现。元气公司的移植个人觉得算是80分吧,当年在街机厅看到vr3的震撼终于可以在家里玩到,我还是挺开心的。

而《死或生》也出了2代,这自然是必买的游戏之一。
我虽然没有在街机厅里见过死或生2,却早在杂志上见过游戏画面的展示,相较1代也是质的飞跃。

春节回到父母那里,哥哥也回来时,我跟哥哥一起玩起了这款新游戏主机。死或生2带来的视觉与打击感的快乐到现在想想都是享受。
首先,和前面说的一样,游戏的剧情以及开场都是即时演算的。
游戏取消了场地外围的危险地带,而是在很多场景里加入了高低落差很大的舞台,在击打对手流畅输出很高的情况下,会将对手击出当前场景并落入新的场景,这一下将临场感的震撼提升到了很高的视觉展现。

两个人物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新角色海莲娜,使用的劈挂拳,应该是那招乌龙盘打吧?如果全招呼在对手身上,真是从头到脚的问候啊。
另一个是李战,那勇往直前的中段冲刺最后一击(直冲拳?)力量感十足。
二代更是把非格斗游戏玩家也可以玩得流畅开心的感觉超越了一代。

3代为xbox初代的独占,说心里话除了建模更加圆滑场景更加靓丽外,我对此作印象不深到什么地步呢?就如同PS2上的硬派核心一样。甚至还不如在xbox上推出的极限版里片头cg介绍了霞与同母异父的绫的身世印象深刻,那首史密斯飞船的《Dream on》跟这游戏太契合了。

我不知道各位对4代的印象是什么?我对4代的印象是当年的宣传说该游戏的系统建模里有一套湿衣系统,就是当操作的角色打了一段时间后,身上的衣服,尤其是内衣能够显现出来被汗水湿透的样子。
我甚至在网上找到过类似展示的图片,那……有点“偷窥“的展示出的画面,确实有点让男性玩家的小心脏扑腾扑腾的。
我被这个设定惊到了,但实际在xbox360上玩了此款游戏后,所有的注意力都完全被激烈的打斗所吸引了,谁有闲心去观察湿衣?而且还得用放大镜观看吧?
想来只是个噱头?难以与当年的ru摇媲美。

提到了ru摇,当年板垣伴信的设计初衷就是要以这吸引眼球的大幅度摆动展现来抓住男玩家的心。事实证明是对的,擦边与宝莉使得游戏名声鹊起。
既然这个思路是正确的,那么删除宝莉来一场纯纯的擦边……不是,是运动啊,运动游戏,会不会有销路呢?
答案是肯定的,这一场夏天、热带、沙滩、海边、美女、排球的运动游戏再一次俘获了我的心,就像那首主题歌,由Meja 演唱的《How Crazy Are You》第一句就是“发了疯,发了疯……(Bah-duh-bum bah-duh-bum)”说明这游戏得让玩家多疯狂?

我那会儿痴迷到头天晚上玩还不算,早上起来洗漱完毕,时间还早,也要开开电视和主机玩一玩。
看着这清凉的……咳,不免有点想法,就想修改一下外貌,你懂得。
早年间,在DC的DOA2上其实就有修改版,但不能直接修改数据,只能借助金手指,那会儿的金手指是一张盘,启动界面貌似是GAMESHARK一条鲨鱼的logo。

具体怎么修改已经忘了,可能是光盘里自带作弊码,可能是自己输入,总之修改完后,游戏中的霞真的红果果的出现了,只不过无法站立,一直在场地里飞奔……(这一场景我怎么想到了这个画面?)

由于xbox初代基本就是个半开放的HTPC,在刷了evox系统后,可以将游戏镜像解包放入硬盘里直接启动。
那么修改游戏在这里就方便多了,将补丁替换后,清凉的各位姐姐们很自然……啊不是,是很天然的都一览无余了。
不过玩一会儿也就腻了,远不如收集各种泳装有趣养眼。

所以,xbox360版的沙滩排球2,我也没怎么玩过,总觉得就那么回事吧。
也聊一聊游戏中几个女性角色,本身就是一款福利格斗游戏,那自然要聊聊女性角色了。主角霞自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有那么一点的我见犹怜,人畜无害的样子,不知道为啥,个人又觉得有点绿茶,可能是因为原始服装以及2代开始有的克隆体缘故吧。

雷芳因为是中国太极拳高手,又梳着双环髻,有一种古典的美,穿着旗袍应战更是别有一番英姿。

Tina是游戏里设定很有意思的角色,身材火辣的摔跤手,又喜欢当模特,却有个保守的老爹,不想让自己的宝贝女儿抛头露面。

海莲娜算是2代登场后我很喜欢的角色,高贵典雅很有贵族范儿,使的劈挂拳打起来也很优雅漂亮。

至于后面的瞳和心,算是能留给我印象的角色吧,只不过从3代往后,就不怎么玩了,而且让心这样表面弱弱女子来使八极拳?有点不对味吧?

DOA系列是板垣伴信一手创立的IP曾帮助“脱裤魔”转危为安甚至赚得盆满钵满。他开发的这个系列止步于4代,因为高层承诺的奖金分配的不兑现,导致对薄公堂,他愤然离开了公司,后来的DOA5和6我就更没有感兴趣玩了。
如果说DOA是他的左膀那么3d版的《忍者龙剑传》就是他的右臂了。
忍龙对于我来说,算是首个线上得知消息线下去购买的游戏。
那一天还在网上闲逛,经常逛的某论坛里(应该是xboxsky也可能是vgst视讯网)看到了今日忍龙鼓楼游戏盘已到。
我激动的提前翘班直奔鼓楼去电玩店买了回来。

这游戏的画面再一次惊艳到了我,想一想当年还在FC上玩那款2d像素横版的高难度ACT游戏,如今已经全面变为立体动作游戏了。
看到隼硬朗的手起刀落,我着实痴迷了很久这款游戏。
印象中,我没有通关,对于我这个动作苦手来说,忍龙真的挺难。
更甭提后面黑之章 西格玛了。
xbox360出了2代,我也没什么印象,因为在360时代的车枪球游戏大量的占据了我的游戏时间。倒是跟朋友们去台球厅打台球,看见老板在大厅里放着的xbox360玩着那忍龙2,也不知道何时才能通关。
PSV上我也曾玩过一段时间,后来因为存档还是什么原因没有打通,不过移动端的体验还算不差吧。
借助nds的触控功能,忍龙也登陆了任天堂的掌机,名为龙剑,眼看着游戏里的隼在触控笔下使出各种招别有一番体验。胖子那会儿借我的nds通关忍龙后,给我换了个下屏膜,直说这游戏太毁屏了……


据说这款游戏是板垣伴信与他女儿的约定。不知道这张是不是爷儿俩的合影。

脱离了脱裤魔,板垣伴信也没什么新作,只有在Wiiu上的《恶魔三人组》我还真玩了这款游戏,主角有点像死或生里的扎克,只不过不是黑皮肤,而是光着膀子写满了字儿。

这个造型,我最早是在电影《怪谈》里的一个故事无耳芳一里看到的,说芳一是个盲僧,但他的弹唱(类似说书,用琵琶伴奏)之精彩,尤其是弹唱《平成物语》竟然感动了他弹唱中战死的平成鬼魂家族。每天晚上家族都会派鬼武士接芳一来墓地为它们弹唱。芳一并不知情,以为是一大户人家喜爱在深夜听其弹唱,就每晚应约。

后来,他被师父看出来有鬼缠身,师父命其把金刚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写满全身,以躲避鬼武士。深夜鬼武士来临寻不到芳一,却只见双耳漂浮在空中,就抓着双耳带走了。原来,写经时忘了将双耳写上。

自此,芳一没有了耳朵,但是他弹唱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让听众喜爱。(以上情节是我凭记忆所写,没有查证,如果与原故事有区别敬请原谅,大概意思是这个样子的)
要说这部电影里的这个故事,有很多场景是弹唱时展现的海战,虽然看起来有舞台剧的感觉,但也是挺宏大的,而那弹唱像是个老人的长长地呻吟,听着听着就让我打瞌睡,但又别有一番风味。
说回来,我玩这个游戏是在Wiiu的平板上玩的,没开电视,不知道为什么,总觉得游戏有点拧巴,所以也没有玩通,对剧情也完全不了解。

后记:
2025年10月16日,网上弹出的板垣伴信已故,赶紧给胖子截图发过去并附言,“硫酸脸弯的儿佛了?!”胖子回复“一代大师 卒……”
说来,我这大白字,一直念得是板恒伴信,就连新垣结衣也是念错了很多年,直到“”断壁残垣“”这个成语才让我纠正了这个读音。我对板垣伴信的印象是狂妄吧,当然,他也有狂妄的资本,就像他那句我最讨厌的游戏就是铁拳12345……这完全是正面刚的不屑啊。
个人认为他有饭野贤治带给我的感觉,自负,不妥协,不跟风,够另类,够直接,不爽就怼回去。但是不是这样的性格都会早逝呢?真的是过刚易折吗……


虽然他出的游戏并不多,但这两款游戏足以在游戏史写下浓重的一笔。
谨以此文记录一下当年带给我快乐的游戏,并纪念那位自负狂妄的游戏制作人 板垣伴信。
文化水平不高,虽然写得仓促又是流水记账体,但对这两款游戏当年的喜爱的情感记录确是真实的。
小彩蛋:
05年左右和哥们开了个网店,那会儿某宝还没成气候,大牛是易趣,其他一拍什么的都在。我俩那会儿是批发市场进货,挂网上卖,有机会写写这一段经历。那会儿我去市场里进了点货,心想实在卖不出去就当自己买的了。这其中就有一个白盒子,里面是身着白衣服的霞。

网店早就不开了,之前进的货卖出去的处理的,都没有了,只有这个白盒霞一直在我的柜子顶上不曾拆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