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当处暑的脚步渐渐远去,白露的气息便在空气中悄然弥漫开来。处暑时节,早晚的微风已带上了丝丝凉意,然而午后的阳光依旧炽热,仿佛在留恋夏日的繁华。我国幅员辽阔,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在季节的转换中,这种差异表现得尤为明显。虽然从节气上来说,我们已然步入了秋季的第二个阶段,但真正凉爽宜人的天气,或许要等到白露乃至秋分节气之后才会降临。特别是南方地区,受副热带高压系统的影响,即便到了八九月份,气温依然居高不下。“处暑热不休,难消心中愁”,人们满心期待着白露节气能带来凉爽的秋意。
白露,作为秋天的第三个节气,是仲秋时节的开端。当白露来临,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昼短夜长的特征愈发显著。此时的天气,既没有夏日的酷热难耐,也没有冬季的寒冷刺骨,秋高气爽的感觉扑面而来,仿佛大自然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宁静与美好的大门。白露节气不仅是季节转换的标志,在农事活动中也起着至关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古代,没有先进的气象预报,古人凭借着长期积累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白露节气的各种特征,来预测后续的气候和年景。今年的白露格外特殊,60 年一遇,有着四大独特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其中的奥秘。
特点一:“在月中”
古人将一个节气在农历上的到来时间细致地划分为“月头”“月中”和“月尾”。前十天为“月头”,最后十天是“月尾”,中间的十天则属于“月中”。农谚“白露在月头,来年必定愁;白露在月尾,来年好收成”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如果白露节气在“月头”到来,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年景不佳,粮食庄稼可能会出现减产欠收的情况;而若在“月尾”到来,则表示气候正常,风调雨顺,来年有望五谷丰登。今年的白露节气于 9 月 7 日降临,由于闰六月的缘故,农历时间是七月十六,恰好处于“月中”。老话说“白露在月中,气候最适中”,这意味着白露在月中到来,不早不晚,气候不冷不热,年景也会较为平稳,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特点二:“在农历双日子交节”
“白露逢单,水满田园;白露逢双,谷满粮仓”,这句农谚形象地说明了白露交节日期与后续天气的关系。如果白露到来的农历日期是单日子,预示着后续的天气将会阴雨连绵,过多的雨水会使土地变得湿漉漉的,不利于秋收秋播和晾晒工作的开展。相反,若白露节气在双日子到来,则表示晴朗天气居多,阳光充足,这对于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极为有利。今年白露在农历双日子交节,按照农谚的说法,我们有理由期待一个丰收的秋天。
特点三:“早白露”
按照农历时间,在七月到来的白露被称为“早白露”,而八月到来的则是“晚白露”。农谚“早白露冷飕飕,晚白露热烘烘”生动地描绘了两者的差异。“早白露”意味着北方的冷空气会提前南下,气温会明显下降,人们会提前感受到秋意的凉爽;而“晚白露”则表示秋后的暑热还会持续一段时间,秋凉来得较晚。今年的白露在七月中旬到来,属于“早白露”,这或许预示着我们将提前迎来凉爽的秋天,农作物也能在适宜的温度下更好地生长和成熟。
特点四:“白露伴月圆”
今年白露节气期间,月亮接近满月状态。在民间有“白露月圆,谷米满仓”的说法。月亮在传统文化中一直有着美好的寓意,月圆象征着团圆、圆满。白露时节本就是收获的前奏,此时伴随着月圆之景,仿佛是大自然给予人们的一种美好暗示。从气象角度来看,月圆前后的夜晚,大气相对稳定,这种稳定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呼吸作用和养分的积累。而且月圆时的夜间光照,虽然微弱,但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植物的生物钟,促进其生长和成熟。所以,白露伴月圆,也让人们对这一年的收成更多了一份期待,寓意着农作物能在良好的环境下茁壮成长,最终迎来丰收的喜悦。
综合来看,今年的白露节气集四大特点于一身,实属罕见。按照老祖宗留下的农谚说法,今年秋后有望迎来一个丰收的好年景。在这个充满希望的季节里,我们期待着田野里的庄稼硕果累累,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让我们珍惜白露带来的美好时光,顺应自然的规律,共同迎接一个丰收、祥和的秋天。
感谢阅读文娱纪,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期待与您在文化的世界里再次相遇💕。